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白话文翻译:
我又得到了半日的闲暇,忽然听闻春天已尽,勉强登上山去。路过竹院时遇见了一位僧人,整日沉沉醉醉在梦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生:指短暂的生活,常用来形容人生的无常。
- 闲:空闲、悠闲的状态。
- 春尽:春天结束,暗示时光流逝。
- 强:勉强,表示无奈之情。
- 登山:爬山,通常用以表示远足或寻求心灵的宁静。
- 竹院:竹子构成的院落,常常是隐士或僧人居住的地方。
- 昏昏:迷糊,精神恍惚。
- 醉梦:沉醉于梦境之中,形容状态迷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竹院”与“僧”暗示了道教或佛教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与自然、与世隔绝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莫崙,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社会变化的背景下,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时代背景是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可能在某个闲暇的日子里,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首句“又得浮生半日闲”便道出一种惬意与无奈,浮生半日,反映了生活的短暂与珍贵。而“忽闻春尽强登山”则在意象上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结束,意味着生命的一部分已然逝去,诗人在此时选择登山,似乎是渴望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寻找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则暗示了诗人与僧人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展现,也象征着精神的探讨与哲学的思考。最后一句“终日昏昏醉梦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似乎在追求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尽管这种状态是短暂而虚幻的。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得浮生半日闲:诗人感叹得来不易的闲暇,突显了生活的忙碌与短暂。
- 忽闻春尽强登山:春天的结束让他感到时间的紧迫,勉强登山象征着他对自然的渴望与内心的挣扎。
- 因过竹院逢僧话:与僧人的对话,象征着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终日昏昏醉梦间:诗人在梦境中沉醉,揭示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浮生”暗喻人生的短暂。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生命,代表岁月的流逝。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某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生:象征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春:象征生命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
- 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内心的宁静。
- 竹院:象征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浮生”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A. 生活的悠长
B. 生活的短暂
C. 生活的丰富
D. 生活的繁忙 -
诗中提到的“春尽”意味着什么? A. 新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D. 生活的美好 -
诗人通过与僧人的对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烦
B. 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山水自然的美,并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风格上更为奔放,与莫崙的细腻对比鲜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学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