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蛮洞作》
时间: 2025-01-11 10:50: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蛮烟漠漠障荆隈,
日到天中尚未开。
中土尽皆沾露雨,
荒边何足动风雷。
投鞭饮马黄河竭,
指手挥戈华岳摧。
不识洗天风雨起,
片霞犹得拟中台。
白话文翻译
蛮族的烟雾弥漫,遮蔽了荆棘的山岭,
太阳升到天空中,却仍然没有破晓。
中原大地上到处都是沾湿的露水和雨水,
而在荒芜的边地,何必动用风雷?
投下鞭子,饮马于黄河的干涸,
指手挥戈,华山也被摧毁。
我不知道洗净天空的风雨何时会来,
即使是片片霞光,也想要与中台相媲美。
注释
字词注释:
- 蛮烟:指蛮族地区的烟雾,象征着边疆的荒凉。
- 荆隈:荆棘丛生的山岭,形容环境的艰难。
- 中土:指中原地区,代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 投鞭:放下鞭子,暗示骑马时的停驻。
- 饮马:指让马喝水,形容疲惫之态。
- 华岳:华山,五岳之一,象征着雄伟的山川。
- 洗天:指洗净天空,暗示风雨的清新。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及的“华岳”与古代对五岳的崇拜相关,象征着壮丽和雄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真,元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常常以边疆为题材,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安定与动荡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反映出对边防的关注和对中原的思念。
诗歌鉴赏
《征蛮洞作》是一首描绘边疆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艰辛。开篇以“蛮烟漠漠”引入,营造了一种阴郁的氛围,接着通过“日到天中尚未开”反映出边疆的孤寂与迟滞。诗中提到的“中土尽皆沾露雨”,则暗示了相对富饶的中原与边疆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投鞭饮马黄河竭”的意象,展现了边境生活的艰难与困苦,而“指手挥戈华岳摧”则渗透出一种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的无奈。最后一句“不识洗天风雨起,片霞犹得拟中台”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尽管现实艰难,依然希望能有美好的改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蛮烟漠漠障荆隈: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神秘。
- 日到天中尚未开:时间的流逝与光明的迟滞形成对比,表现出边疆的压抑。
- 中土尽皆沾露雨:与中原的丰润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边疆的艰苦。
- 荒边何足动风雷:暗示对边疆的漠然,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失落。
- 投鞭饮马黄河竭: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示边疆的困境。
- 指手挥戈华岳摧:表现出战斗的气概与对自然的挑战。
- 不识洗天风雨起:反映对未来的无知与期待。
- 片霞犹得拟中台:即使在困境中,依然渴望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蛮烟”象征边疆的荒凉;对仗手法在“投鞭饮马黄河竭”与“指手挥戈华岳摧”中明显,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英雄气概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蛮烟:象征着边疆的荒凉与神秘。
- 露雨:象征着中原的丰润与生命力。
- 黄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根脉。
- 华岳:象征着壮丽的自然与民族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蛮烟”主要指什么?
A. 中原的阳光
B. 边疆的烟雾
C. 城市的雾霾 -
诗中“投鞭饮马黄河竭”的意思是?
A. 让马喝水
B. 黄河干涸
C. 战斗胜利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家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边疆的美好描绘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豪情壮志,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而何真的《征蛮洞作》则更侧重于边疆的孤独与艰辛,情感更加沉重与复杂。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但更突出友情与离别的情感,与何真的诗相比,情感基调更为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