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端午》

时间: 2025-01-10 18:47:23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州端午
鹤发垂肩尺许长,
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

白话文翻译: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已年过三十五,白发垂肩,显得苍老。离开家乡已经很久,期间经历了许多。看到我这副模样,附近的小孩都感到惊讶,纷纷问我:“您从哪里来,是哪里人?”

注释:

  • 鹤发:形容白发,像鹤一样白,象征年老。
  • 离家三十五端阳:指离家已有三十五年,每年的端午节(端阳)未能回家。
  • 儿童见说深惊讶:儿童看到我这副模样,感到很惊讶。
  • 却问何方是故乡:小孩好奇地询问我的故乡在哪里。

典故解析: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庆祝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等。诗中提到端午,暗示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鹤发:在古代诗词中,鹤常常象征长寿与智慧,诗人在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年纪,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殷尧藩,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诗歌的创作,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故乡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诗人身处异乡,长年未归,借节日之际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同州端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和儿童的反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鹤发垂肩尺许长”,以白发和苍老的形象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个人的孤独。接着提到“离家三十五端阳”,时间的跨度让人感到遥远,诗人不仅在叙述自己离家已久的事实,也在反思人生的流逝。

儿童的惊讶反映出诗人形象的变化,带有一丝无辜与纯真,增强了情感的对比。孩子们的好奇与无知,使得诗中流露出一丝幽默感,也暗示着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无奈与无力。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叹息,也有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鹤发垂肩尺许长:诗人以鹤发象征年长,展现出自己的苍老状态。
  • 离家三十五端阳:强调离乡的时间久远,端午节作为团圆的日子,更加突显孤独与思乡之情。
  • 儿童见说深惊讶:儿童的反应突显了诗人的形象变化,带来了情感的对比。
  • 却问何方是故乡:小孩的询问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思,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鹤,凸显了诗人的年岁与智慧。
  • 对比:儿童的天真与诗人苍老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
  • 反问:通过儿童的疑问,引发对故乡的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流逝的感慨,突显了人们在异乡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长寿与智慧,暗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 儿童:代表纯真与无邪,反映出诗人与世俗的隔阂。
  • 故乡:象征温暖与归属,表达对家园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离开故乡多少年?

    • A. 20年
    • B. 30年
    • C. 35年
    • D. 40年
  2. “鹤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富贵
    • C. 苍老
    • D. 健康
  3. 儿童对诗人的反应是什么?

    • A. 关心
    • B. 惊讶
    • C. 不在意
    • D. 恐惧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思乡与人生感慨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比较《同州端午》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通过情感与时间的对比,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反映社会现实,而殷尧藩的则更注重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殷尧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