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同王应凤佘日章汪以仁以敬过佘子玉园居》
时间: 2025-01-27 03:5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背市园居寂,到门芳草深。
呼童出贳酒,留客坐鸣琴。
鸟作辞春语,松生入夏阴。
求羊无夙约,开径自相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初夏园居景象。居住在市外的园子非常寂静,门前芳草茂盛。诗人呼唤小童拿出酒来招待客人,让他们在这里坐下来弹琴。鸟儿在枝头鸣唱,似乎在告别春天,松树则为夏天带来阴凉。虽然没有约定要来这里吃羊肉,但诗人仍然在小径上寻找,随意而又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背市:远离市镇,形容环境清幽。
- 贳酒:斟酒,招待宾客。
- 鸣琴:弹琴,表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辞春语:鸟儿的鸣叫声像是在告别春天。
- 夙约:早已约定的事情。
- 开径:打开小路,形容随意行走。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闲适生活的情怀,体现了“隐逸”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纬,唐代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情趣盎然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夏,诗人与王应凤及友人相聚在佘子玉园,借此机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清幽雅致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夏的园居景象,展现了诗人宁静而闲适的心境。开头两句“背市园居寂,到门芳草深”,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居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的“呼童出贳酒,留客坐鸣琴”,透出一种温暖的待客之道,彰显了诗人对友人的重视和珍惜。诗中“鸟作辞春语,松生入夏阴”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季节的更替,鸟儿的鸣叫仿佛是在向春天告别,树木则为炎夏带来阴凉,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
最后两句“求羊无夙约,开径自相寻”则流露出一种随意而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没有事先的约定,却依然享受着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洒脱与坦然。整首诗情趣盎然,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理想生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背市园居寂:远离市集,园子里静悄悄的,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到门芳草深:门前的芳草长得很茂盛,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呼童出贳酒:呼唤小童拿出酒来,体现了诗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 留客坐鸣琴:邀请客人留下来,享受弹琴的雅趣,渗透着文人生活的情趣。
- 鸟作辞春语:鸟儿的鸣叫似乎在告别春天,表达时节变换的感伤。
- 松生入夏阴:松树的阴影带来了夏天的凉爽,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求羊无夙约:没有早已的约定,但依然在寻找羊肉,展现了生活的随意性。
- 开径自相寻:小径是自己开辟的,随意而自在地行走,体现了诗人的洒脱。
修辞手法: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描述为在辞别春天,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音韵和谐,形成对称美感。
- 意象:如“芳草”、“鸣琴”等意象,渲染了夏日的氛围与人文情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市:象征喧嚣与繁华,反衬出园居的宁静。
- 芳草: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酒:代表雅致的饮食文化与社交。
- 琴:象征文人雅士的情趣与修养。
- 鸟:象征自然的生灵,传递季节的变化。
- 松:象征长青与坚韧,带来凉爽的夏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潘纬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呼童”指的是什么? A. 小狗
B. 小孩
C. 小鸟
D. 小猫 -
诗中“鸟作辞春语”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到来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自然环境中的宁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孟浩然的《春晓》:反映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展示出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