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妃阁五首》

时间: 2025-01-10 23:17:11

良辰乐事古难同,绣茧朱丝奉两宫。

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良辰乐事古难同,
绣茧朱丝奉两宫。
仁孝自应禳百沴,
艾人桃印本无功。

白话文翻译:

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自古以来都难以相同,
我们用绣制的茧和朱红的丝线来奉献给两位皇宫的妃子。
仁爱和孝道自然应能消除百种灾难,
而艾草和桃符其实并无什么功效。

注释:

字词注释:

  • 良辰乐事:美好时光和欢乐的事情。
  • 绣茧:用丝绸绣制而成的茧,象征精致的礼物。
  • 朱丝:红色的丝线,常用于制作华丽的物品。
  • 仁孝:仁爱和孝道,指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与爱护。
  • 百沴:形容多种灾难和不幸。
  • 艾人桃印:指用艾草和桃木符来避邪,但在这里表示无效。

典故解析:

  • 仁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和孝道被视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强调对父母和其他长辈的尊重。
  • 艾草:常用于端午节驱邪避灾,具有传统的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反思。

创作背景: 《皇太妃阁五首》是苏轼在某个特定时刻所作,诗中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感悟,以及对仁孝、礼仪的思考。写作时,苏轼可能身处官场,面对复杂的宫廷生活和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首句“良辰乐事古难同”,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暗示了即使在美好的时光中,欢乐的事情也难以重现。接下来,诗人提到用绣茧和朱丝奉献给皇宫的妃子,显现出对王室礼仪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力。

“仁孝自应禳百沴”,表达了诗人对仁爱和孝道的希冀,认为这两者能够消除灾难,然而接下来的“艾人桃印本无功”,则揭示了传统避邪手段的无效,带有一丝批判和反思的意味。诗人在赞美仁孝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表面的礼仪和形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批判,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良辰乐事古难同: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自古以来都难以相同,反映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2. 绣茧朱丝奉两宫:用绣制的茧和红丝线来奉献给皇宫的妃子,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重视。
  3. 仁孝自应禳百沴:仁爱与孝道自然能够消除灾难,表达了对美德的期待。
  4. 艾人桃印本无功:艾草和桃木符并无真正效果,讽刺了形式主义和迷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良辰乐事”与“仁孝自应”,形成对称。
  • 反讽:通过“艾人桃印本无功”,揭示表面的传统礼仪无效。
  • 意象:绣茧、朱丝等意象富有文化内涵,象征着精致与礼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礼仪的尊重,但同时也揭示了其表面的无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辰乐事:象征美好时光。
  • 绣茧:象征精致的礼物和对美的追求。
  • 朱丝:象征华丽与传统。
  • 仁孝:象征道德和伦理。
  • 艾人桃印:象征传统避邪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辰乐事”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
    • B. 传统的节日
    • C. 诗人的个人经历
  2. 诗人认为仁孝能消除什么?

    • A. 财富
    • B. 灾难
    • C. 疾病
  3. “艾人桃印”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 A. 传统文化的有效性
    • B. 形式主义的无效
    • C. 对皇宫的尊重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在处理生活感悟时的差异。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洒脱,而苏轼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与对社会的反思,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