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史开封》
时间: 2025-01-26 04:1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史开封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天低荒草誓师坛,
邓艾心知战地宽。
鼓角迥临霜野曙,
旌旗高对雪峰寒。
五营向水红尘起,
一剑当风白日看。
曾从伏波征绝域,
碛西蕃部怯金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士在严酷环境中壮志凌云的情景。诗人描写了天际低垂,荒草丛生的誓师坛,战士邓艾在此心中明白战场的宽广。鼓声和号角在霜冷的野外清晰可闻,旌旗高高飘扬在寒冷的雪峰之上。五个军营向水边的尘土腾起,剑在风中直指白日。曾经随伏波将军征战到遥远的边境,面对西部的敌人感到畏惧,金鞍之下,重重的压力令人沉重。
注释:
- 誓师坛:指军队宣誓的地方。
- 邓艾:三国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 鼓角:军中乐器,象征战斗的号角。
- 旌旗:军旗。
- 五营:指五个军营。
- 伏波:指伏波将军,亦为历史人物,象征着勇猛和征战。
- 碛西蕃部:指位于西部的少数民族部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巨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发豪情壮志、描绘边塞风光为主,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历史背景下,面对边疆战争的情形而作,表达了对将士的敬仰和战斗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杨巨源的《赠史开封》是一首充满豪情和悲壮气息的诗作。全诗通过描写严寒的环境和战斗的氛围,展现了将士们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开篇以“天低荒草誓师坛”引入,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通过邓艾的心境展现了战地的宽广与不易,既表现了他对战斗的理解,也暗含对未来的期待。
随后,诗人以“鼓角迥临霜野曙”描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鼓声和号角声在寒冷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而“旌旗高对雪峰寒”则将这一场景进一步升华,旌旗在寒风中飘扬,象征着勇气与希望,令人感受到战士们的坚定意志。
整首诗通过“曾从伏波征绝域”这一句,回顾历史,唤起对过往战斗的回忆,展现出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的精神,最后以“怯金鞍”总结,表达了即使面对敌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依然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低荒草誓师坛:描绘出一个荒凉的誓师场景,天色低沉,草木枯萎,气氛凄凉。
- 邓艾心知战地宽:邓艾作为将领,内心明白战场的广阔与艰难。
- 鼓角迥临霜野曙:鼓声和号角在寒冷的清晨响起,预示着战斗即将来临。
- 旌旗高对雪峰寒:旌旗在寒风中高高飘扬,与雪峰形成鲜明对比,象征士气。
- 五营向水红尘起:五个军营朝水边奔去,扬起红尘,展现出战斗的气势。
- 一剑当风白日看:剑在风中闪耀,象征勇气和决心。
- 曾从伏波征绝域:回忆与伏波将军征战的经历,表现出历史的厚重。
- 碛西蕃部怯金鞍:面对西部敌人,内心虽坚强但仍感到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场比作宽广的天地,表现出将士的豪情。
- 对仗:如“鼓角迥临”与“旌旗高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旌旗、剑等意象象征着勇气和战斗精神。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战士们在严酷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既有对战斗的渴望,也有对历史的回顾,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 荒草:象征着战场的荒凉与艰辛。
- 鼓角:象征着战斗的号角,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冲突。
- 旌旗:象征着军队的勇气与希望。
- 白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亦有战斗的决断。
- 金鞍:象征着战马与战士的责任与压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巨源
c) 杜甫 -
“天低荒草誓师坛”中“誓师坛”指的是? a) 战斗场所
b) 宣誓地点
c) 训练场 -
诗中提到的“邓艾”是? a) 将领
b) 文人
c) 商人
答案:
- b) 杨巨源
- b) 宣誓地点
- a) 将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滕王阁序》:同样展现豪情壮志。
- 杜甫《春望》:描绘边疆的动荡与不安。
诗词对比:
- 杨巨源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不过杨巨源更侧重于战斗的情感,而王之涣则表现出豪情与壮志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