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九月》
时间: 2024-09-19 22:0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霜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白话文翻译:
离宫的萤火虫散落,天空如水般清澈;池塘里竹子泛黄,冷冷的芙蓉花已经凋谢。月光如金丝般洒落,照亮了幽静的庭院,显得空旷而淡雅。霜花在风中飘飞,草木也显得凋零,五彩斑斓的锦缎装点着小路。鸡鸣声停,清晨的钟声悠扬,鸦声在金井旁的稀疏梧桐中回响。
注释:
- 离宫:指远离王宫的地方,象征孤独和凄凉。
- 散萤:萤火虫的散落,寓意夜晚的幽静和孤寂。
- 芙蓉死:芙蓉花盛夏开,秋冬时节凋谢,暗示时光流逝。
- 月缀金铺:月光如金铺般洒落,形容月色的美丽。
- 霜花飞飞:霜花在风中飘动,营造出寒冷的意象。
- 鸡人罢唱:早上的鸡鸣声停止,表示清晨的到来。
典故解析:
- 离宫:常用于描述隐居或远离尘世的生活,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 霜花:象征寒冷和季节的变迁,常用来表现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诗人,字长吉,号香山居士,因其作品独具风格而被称为“诗鬼”。李贺的诗多表现奇特,情感丰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尤为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晚秋的季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正值九月,秋意渐浓,李贺通过描绘离宫的景象,表达了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九月》是一首极具李贺个人特色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天景象。开篇“离宫散萤天似水”,便勾勒出一种幽静的意境,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仿佛是月光下的精灵,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孤独。接下来的“竹黄池冷芙蓉死”,则让读者感受到季节的变迁,芙蓉花的凋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无情。
诗中“月缀金铺光脉脉”,通过月光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感受,月光如金丝般的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柔的氛围。“凉苑虚庭空澹白”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空旷感,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的意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李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情感真挚且深沉,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离宫散萤天似水:描绘清冷的夜晚,萤火虫在宫外飞舞,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竹黄池冷芙蓉死:竹子泛黄,池塘寒冷,暗示着秋季的来临与生命的消逝。
- 月缀金铺光脉脉:月光如金丝般洒落,细腻而柔和,展现出一种美的意象。
- 凉苑虚庭空澹白:庭院清冷且空旷,营造出一种幽静、孤独的氛围。
- 霜花飞飞风草草:描绘霜花在风中飘动,草木凋零,象征生命的脆弱。
- 翠锦斓斑满层道:五彩斑斓的印象,增强了景物的丰富感。
- 鸡人罢唱晓珑璁:鸡鸣声停止,清晨的钟声响起,暗示新的一天的开始。
- 鸦啼金井下疏桐:鸦声在金井旁的稀疏梧桐中回响,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缀金铺”,将月光比作金丝,生动形象。
- 拟人:萤火虫的“散”,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活动,增加了生动感。
- 对仗:如“鸡人罢唱晓珑璁”,表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萤火虫:象征孤独与夜晚的美丽。
- 芙蓉花:生命的脆弱与季节的更替。
- 月光:象征宁静、温柔与美的境界。
- 霜花:冬的来临与生命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离宫”指的是哪个地方? A. 王宫
B. 远离王宫的地方
C. 离家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鸡人罢唱晓__”中的“晓”指的是哪个时段? 答案:早晨
-
判断题:诗中“月缀金铺”形容的是清晨的阳光。
答案:错误,指的是月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贺的《九月》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孤独与思乡的描绘,但李贺更注重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