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闰月》

时间: 2025-01-11 03:01:55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

天官玉琯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帝重光,年重时,
七十二候回环推。
天官玉琯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
羲氏和氏迂龙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帝王的光辉与时光的流转。七十二候的变化不断循环,天上的官员手中的玉琯已经化为灰烬,飞散无踪。今年的时间长得让人感到无奈,而明年又似乎来得迟缓。王母把仙桃移交给天子,羲氏则驾驭着龙车,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丰收的希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帝重光:指帝王的光辉。
  • 年重时:年复一年,时光流转。
  • 七十二候:古代天文学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又分为三个候,共七十二候。
  • 天官:指天上的神明或官员。
  • 玉琯:古代的一种仪仗用的器具,象征权力。
  • 王母:指西王母,传说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的仙桃。
  • 羲氏: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与农业、天文有关。

典故解析:

  • 王母移桃:出自《山海经》,王母的桃子能使人长生不老。
  • 羲氏和氏:羲氏与和氏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重要地位,象征着文化与农业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于世。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而闻名,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闰月》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诗人在创作时受到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的熏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李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帝重光,年重时”开篇便引入了皇权与时间的主题,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帝王的光辉交替。接下来的“七十二候回环推”则通过天文现象的变化,象征着自然规律的循环不息。诗中“天官玉琯灰剩飞”意在描绘天上官员的权力已成灰烬,暗示着人世间权力的虚幻与无常。

“今岁何长来岁迟”表达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所感受到的焦虑与无奈,仿佛在感叹当下的时光漫长而未来却又模糊迟缓。最后两句“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则转向了一种祝愿与希望,王母的仙桃象征着长寿与富贵,羲氏则代表了农业的丰收,寓意着在岁月的轮回中,依然存在着美好的愿景与祝福。

整首诗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时间与自然的变幻,体现出李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重光,年重时:开头写帝王的光辉,暗示时间的流转。
  • 七十二候回环推:表现自然的变化与循环。
  • 天官玉琯灰剩飞:象征权力的虚无与消逝。
  • 今岁何长来岁迟: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焦虑。
  • 王母移桃献天子:引入祝福与长寿的象征。
  • 羲氏和氏迂龙辔:寓意农业丰收与美好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琯”与“灰”比喻权力的消逝。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王母与羲氏象征着长寿与丰收的美好愿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与自然变化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权力虚无的感慨,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王:象征权力与尊贵。
  • 时间:流逝与无常。
  • :长寿与美好祝福。
  • 龙辔:象征农业与丰收。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诗歌的深刻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宇宙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七十二候”是指什么?

    • A. 一年中的节气
    • B. 一个月的天数
    • C. 一周的日子
  2. “王母移桃献天子”意在表达什么?

    • A. 权力的斗争
    • B. 长寿与祝福
    • C. 农业的丰收
  3. 诗中的“今岁何长来岁迟”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时间的无奈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贺与王维的作品都反映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李贺更注重时间的流逝与权力的虚幻,而王维则更加关注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贺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