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臞庵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5:02: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里蓬茅掩棘扉,主人诗瘦带宽围。
种成苜蓿先生饭,制就芙蓉隐者衣。
柳絮春江鱼婢至,荻花秋渚雁奴归。
小溪短艇能容我,先向溪隈筑钓矶。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中,茅草遮掩着荆棘的门扉,屋主的诗歌虽然瘦弱,却能带来宽阔的胸怀。
种下苜蓿是为了供先生食用,做成芙蓉花的衣服是为了隐士的打扮。
春天柳絮飞舞,江边的鱼儿游来,秋天芦花飘荡,归来的大雁如同奴仆。
小溪里的小船能够容纳我,我打算先在溪边筑个钓鱼的矶石。
注释:
- 竹里:竹林之中。
- 蓬茅:茅草。
- 棘扉:荆棘做的门。
- 主人诗瘦:主人写的诗歌虽然瘦弱。
- 苜蓿:一种植物,常用作饲料。
- 芙蓉:荷花,常常用来象征美丽。
- 隐者:指隐居的人,通常是追求清静的人。
- 柳絮:春天柳树的绒毛,象征春天。
- 鱼婢:指鱼,形容如同侍女般的存在。
- 雁奴:指归来的大雁,拟人化的表达。
- 钓矶:指钓鱼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道举,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追求隐逸生活,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该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在竹林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在宋代,隐士文化盛行,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臞庵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一个隐居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竹里蓬茅掩棘扉”引出诗人隐居的环境,竹林和茅草的交织,营造出一个恬静而幽深的意境。接着,通过“主人诗瘦带宽围”一句,表达了主人虽然身处清贫之地,但心怀宽广的胸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种植苜蓿和制衣的细节,表现了隐者的自给自足和对自然的依赖。同时,春江的柳絮和秋渚的雁归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钓鱼生活的向往,短艇和溪隈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归隐、享受自然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完美呈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里蓬茅掩棘扉:描绘隐居环境,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主人诗瘦带宽围:强调诗人的思想内涵与人生态度。
- 种成苜蓿先生饭:体现隐者的自足生活。
- 制就芙蓉隐者衣:象征清雅与隐逸的生活方式。
- 柳絮春江鱼婢至: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活力。
- 荻花秋渚雁奴归:秋天的归属感与冷静的思考。
- 小溪短艇能容我: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先向溪隈筑钓矶:计划在自然中安身立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元素与隐者生活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如“鱼婢”“雁奴”的称呼,为自然增添了人性化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突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个体在自然中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
- 茅草:代表简朴生活。
- 苜蓿:象征自给自足。
- 芙蓉:象征美丽与高洁。
- 柳絮:春天的生机。
- 荻花:秋天的成熟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主人诗瘦”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身体状况
B. 诗人的诗歌风格
C. 诗人的生活环境
D. 诗人的社会地位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历史的反思 -
“小溪短艇能容我”中的“短艇”指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船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工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臞庵 其一》均描绘隐逸生活,但王维更加强调山水之美,抒发个人情感;而释道举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