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庚申生朝》
时间: 2025-01-24 09:44: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庚申生朝
作者:姜特立〔宋代〕
宦途巇险,问急流勇退,几人闻早。自别修门今正是,一纪生朝还到。
绿野风光,平泉草木,争似梅山好。
园林如画,芰荷香泛芳沼。
早晚玉节来临,君恩踵至,金印应如斗。
好是华堂开宴处,歌舞管弦声奏。
海上蟠桃,山中仙杏,共劝长生酒。
莫辞沈醉,年年此会依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宦海浮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后,归隐田园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虽然在职场上有许多危险,但有多少人能够在急流中勇敢退却呢?如今我离开了修门,正值一年的生朝,春回大地,绿野风光如画。园林中芰荷飘香,景色比梅山更为优美。
不久之后,玉节将至,君主的恩典也会随之而来,金印必定如同斗般沉重。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华堂中开宴,听着歌舞管弦的美妙乐声。海上的蟠桃和山中的仙杏,让我们一起举杯共饮长生酒。
不必推辞沉醉,年年这个聚会依旧。
注释
- 宦途:官场之路。
- 巇险:艰难险阻。
- 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退却,指在险境中懂得适时退却的人。
- 生朝:指生辰,或是吉庆的日子。
- 绿野:指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 芰荷:水中的荷花,象征清雅、美丽。
- 金印: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印章。
- 长生酒:象征长寿的美酒。
典故解析
- 蟠桃:源自《西游记》中,西王母所种的桃树,桃子成熟后可使人长生不老。
- 仙杏:指山中生长的杏子,象征天然的美好和丰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经历宦海沉浮之后,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正值春天,作者借春回大地的时节,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 庚申生朝》在结构上层次分明,语句流畅,情感真挚。诗的开头,姜特立以“宦途巇险”引入,直指官场的险恶与无奈,表达出他对急流勇退之人的佩服,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对官场的冷静分析。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归隐田园后的宁静与美好。
“绿野风光,平泉草木”,诗中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反衬了官场生活的沉闷与压抑。尤其在描绘“园林如画,芰荷香泛芳沼”时,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氛围。
后半部分转入宴饮的欢愉,“早晚玉节来临,君恩踵至”,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最后以“莫辞沈醉,年年此会依旧”作为总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守,传递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既有对官场的批判,也有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宦途巇险:官场的道路充满艰难与险阻。
- 问急流勇退:询问在急流中能够勇敢退却的人有多少。
- 自别修门今正是:自从离开修门(官场)至今,正值又一年的生辰。
- 一纪生朝还到:表示一年又回到了生辰的时刻。
- 绿野风光,平泉草木:描绘自然的美丽,强调宁静的生活。
- 争似梅山好:与梅山的美好相比,这里的景致更胜一筹。
- 园林如画,芰荷香泛芳沼:园林的美景如同画卷,水中的荷花散发香气。
- 早晚玉节来临:期待玉节(传统节日)的到来。
- 君恩踵至,金印应如斗:期待君主的恩典随之而来,金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好是华堂开宴处:最美的时光是在华美的大厅中开宴。
- 歌舞管弦声奏:伴随着歌舞和乐器的美妙声音。
- 海上蟠桃,山中仙杏:海中的蟠桃与山中的仙杏,象征着长寿与美好。
- 共劝长生酒:大家一起劝饮长生不老的酒。
- 莫辞沈醉,年年此会依旧:不必推辞沉醉,年年这个聚会依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园林如画”形象地描绘美景。
- 排比:如“海上蟠桃,山中仙杏”,通过并列增强气氛。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珍惜当下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宦途:象征官场生活的艰辛。
- 绿野: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芰荷:象征清雅与纯洁。
- 金印:象征权力和地位。
- 长生酒:象征对长寿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绿野”主要指什么?
A. 官场
B. 自然景色
C. 城市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蟠桃”与“仙杏”象征着__。
答案:长寿与美好。 -
判断题:诗中所有的景象都是负面的。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欢乐生活的向往。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展现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姜特立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姜更侧重于田园隐逸的美好,而辛则更关注豪情壮志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资料将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姜特立的作品以及宋代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