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
时间: 2025-01-11 02:3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白话文翻译:
在这双星璀璨的美好夜晚,农夫懒于耕作,织女也不愿工作,真是让众仙嫉妒。月亮姐姐眉头紧锁,何况还有风姑娘带来细雨。相遇匆忙,不如索性不见,心中思念又被搅动。新欢的快乐抵不过旧愁的沉重,回去时只会添上新的忧愁。
注释:
- 双星: 指的是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象征着牛郎与织女的爱情。
- 良夜: 美好的夜晚,常用于描绘浪漫的情景。
- 耕慵织懒: 农夫和织女懒惰,不愿工作,反映了对爱情的沉迷与向往。
- 群仙: 仙人们,指代天上的神仙,寓意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羡慕。
- 娟娟月姊: 美丽的月亮,拟人化,表现出月亮的情感。
- 风姨: 风的拟人化,象征着外界环境对情感的影响。
- 相逢草草: 匆匆相遇,表达了对短暂相聚的惋惜。
- 新欢不抵旧愁多: 新的快乐无法抵消心中对旧情的思念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均之,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词、诗、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见长,作品多表现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光,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情感。
创作背景:
《鹊桥仙·七夕》创作于七夕节,这一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该诗反映了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的感伤与甜蜜,同时也暗示了爱情中常伴随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鹊桥仙·七夕》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词作,展现了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神话中的浪漫与无奈。开头“双星良夜”引入了牛郎织女的主题,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夜晚,正是他们相会的时刻。然而,紧接着的“耕慵织懒”则揭示了他们在爱情中的无所事事,似乎忘却了世俗的责任与工作,展现出那种沉浸在爱情中的懒惰与幸福。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的妒忌与压力。
接下来的“娟娟月姊满眉颦”,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忧愁与彷徨,月亮的“颦眉”似乎在为他们的爱情担忧。风雨的描绘则象征着爱情中的不定因素,虽有美好的相遇,但风雨的到来却让人感到不安。
“相逢草草”一词道出了短暂相聚的无奈,似乎即便相见,心中仍然充满了失落与离愁。最后两句“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人心的复杂,新的爱情无法填补旧情留下的伤痛,反而在新的期待中又增添了新的愁绪。
整首词将悲伤与甜蜜交织,情感深邃,令人动容,展现了范成大对爱情独特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星良夜: 描绘了美丽的夜空中双星相映,暗示牛郎织女的相聚。
- 耕慵织懒: 表达了对平凡工作的逃避,沉醉于爱情的情景。
- 应被群仙相妒: 说明这份爱情的美好引起了神仙的嫉妒,增加了浪漫色彩。
- 娟娟月姊满眉颦: 月亮的忧愁象征着对爱的担忧与期盼。
- 更无奈风姨吹雨: 外界的干扰使得他们的相聚更显无奈。
- 相逢草草: 形容相聚的时间短暂,留有遗憾。
- 争如休见: 不如不见,避免心中的愁苦。
- 重搅别离心绪: 重新搅动心中的离愁别绪。
- 新欢不抵旧愁多: 新的感情无法抵挡内心对过往的思念。
- 倒添了新愁归去: 在离别时又增加了新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拟人: “娟娟月姊”、“风姨”等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界的元素以情感,使情景更为生动。
- 对仗: 词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句子更具韵律感。
- 比喻: 多个意象的使用如“双星”“月姊”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通过描绘七夕夜的美好与相聚的短暂,表现出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揭示了爱情中的无奈与思念,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星: 象征牛郎织女,代表忠贞不渝的爱情。
- 月姊: 代表思念与忧愁,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风姨与雨: 象征外界对爱情的干扰与挑战。
- 草草相逢: 象征短暂的相聚,蕴含着对流逝时光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双星良夜”中的“双星”指的是: A. 太阳和月亮
B. 牛郎星和织女星
C. 两颗流星
D. 两颗行星 -
诗中“耕慵织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工作的热爱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爱情的沉迷
D. 对自然的崇敬 -
“新欢不抵旧愁多”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新的恋情很快乐
B. 旧的忧愁无法忘怀
C. 新的快乐可以带走旧愁
D. 旧情难以割舍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离骚》 - 屈原
- 《长恨歌》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天净沙·秋思》和《鹊桥仙·七夕》都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天净沙·秋思》更多侧重于孤独与秋天的凄凉,而《鹊桥仙·七夕》则是围绕爱情的甜蜜与无奈。
参考资料:
- 《词学大辞典》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