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盛事以俟采诗者》

时间: 2025-01-27 03:17:53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

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

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
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
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白话文翻译:

长安的铜雀台上鸣叫,秋天的稻谷与云彩齐平。
玉制的烛台调节着寒暑,金色的秋风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川原大地呈现出吉祥的景象,恩泽普降,百姓得以安闲行走。
想要返回那重城之中,依然能听见歌声和乐曲的回荡。

注释:

  • 长安:唐代的都城,文化、政治中心。
  • 铜雀:指铜雀台,是长安的一个著名建筑。
  • 秋稼:秋天的庄稼。
  • 玉烛:古代用来调节气候的神话工具,象征着天子的权威和对自然的掌控。
  • 金风:秋风,象征着丰收。
  • 川原:河川和原野,指广大土地。
  • :吉祥的征兆。
  • 恩泽:恩惠和滋润。
  • 歌吹声:音乐和歌声,象征着欢庆的气氛。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铜雀鸣”暗指汉代的铜雀台,历史上该台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汉武帝的丰功伟绩而建。诗中提到的“玉烛”和“金风”象征着皇权和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丰收的喜悦与安定的社会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文,尤其以古体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太和戊申年(公元805年),当时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社会繁荣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收的景象和乐观的情绪。开篇以“长安铜雀鸣”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繁荣的长安城,展现出秋天的丰收气息。“秋稼与云平”不仅描绘了农田的丰盈,还隐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则通过神话意象表现出皇权的庇护与自然的和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富饶和百姓的安宁,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而最后一句“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则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展现了对歌声与乐曲的向往,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和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安铜雀鸣:长安城的铜雀台上,传来鸟鸣声,象征着繁华与生机。
  2. 秋稼与云平:秋天的稻谷与天空的云彩齐平,突出丰收的景象。
  3. 玉烛调寒暑:用玉制的烛台调和四季的寒暑,象征着天子的权威与自然的和谐。
  4. 金风报顺成:秋风带来丰收的消息,表现了自然的顺利与美好。
  5. 川原呈上瑞:大地呈现出吉祥的兆头,象征着国家的富饶。
  6. 恩泽赐闲行:恩惠普及,百姓得以安闲生活,体现出社会的和谐。
  7. 欲反重城掩:想要返回繁华的城市,却仍能听见歌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烛”比喻皇权,象征着调和自然与社会的力量。
  • 对仗:例如“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对国家繁荣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着繁华与文化。
  • 秋稼: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玉烛:象征着权威与自然的和谐。
  • 金风:象征着顺利与美好。
  • 歌声:象征着生活的愉悦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安铜雀鸣,指的是哪里? A. 长安城
    B. 北京
    C. 洛阳

  2. “金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秋天的丰收
    C. 春天的生机

  3. 诗中提到的“玉烛”代表了什么? A. 平民
    B. 皇权与自然的和谐
    C. 诗人的个人情感

答案:

  1. A. 长安城
  2. B. 秋天的丰收
  3. B. 皇权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生活的安定,但更加关注于战争带来的影响。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