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旷多延月,斋空半贮云。
松声行路共,泉脉近邻分。
采药九蒸曝,朝真三沐熏。
林间有丛杞,绕屋夜狺狺。
白话文翻译:
庭院广阔,月光洒满,书斋空旷,云彩半留。
松树的声音伴我行路,泉水的流动近在邻分。
采药的热气在阳光下蒸腾,早晨的真气在浴室中熏蒸。
林间有丛生的杞树,夜晚时有狗吠声环绕。
注释:
- 庭旷:庭院宽阔。
- 延月:月光洒满。
- 斋空:书斋空旷。
- 贮云:云彩聚集。
- 松声:松树发出的声音。
- 行路共:与我同行。
- 泉脉:泉水的流动。
- 邻分:相邻的地方。
- 采药:采集药材。
- 九蒸曝:指太阳的蒸晒。
- 朝真:早晨的真气。
- 三沐熏:三次沐浴,熏蒸身体。
- 丛杞:丛生的杞树。
- 夜狺狺:夜晚的犬吠声。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采药”与“朝真”的意象,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清净与和谐,体现了道教文化中修身养性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文学成就卓著,尤其在诗歌领域影响深远。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陆游在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杂书幽居事》以其清新隽永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明亮宽阔的庭院,月光洒满,显得宁静而悠远,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夜景画面。紧接着,诗人通过“松声”和“泉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诗中提到“采药”和“朝真”,则暗示了诗人修身养性的志向,似乎在寻求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林间有丛杞,绕屋夜狺狺”点出夜晚的静谧与生活的真实,展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境界。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传达出诗人对理想隐居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庭旷多延月:宽阔的庭院中,月光显得尤为明亮,展现了夜晚的美丽。
- 斋空半贮云:书房空旷,云彩在半空中飘荡,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松声行路共:松树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伴随在我行走的路上,显示出自然的陪伴。
- 泉脉近邻分:泉水的流动似乎就在附近,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 采药九蒸曝:在阳光下忙着采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与利用。
- 朝真三沐熏:早晨通过沐浴进行身心的洗涤,暗示修炼的过程。
- 林间有丛杞:树林中生长着杞树,表现出自然的丰盈。
- 绕屋夜狺狺:夜晚时狗的吠声环绕四周,增添了生活的真实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庭旷多延月,斋空半贮云”,展示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拟人:松声与泉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体现出自然的生动。
- 意象:月光、松声、泉水等自然元素构成丰富的意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着清净、宁静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 松树:代表坚韧与生机,表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流动的泉水寓意着时间与生命的延续。
- 杞树: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象征长寿与健康。
- 犬吠:生活的真实感,表现出对自然中生物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庭旷多延月”中的“延”字意思是: A. 延迟
B. 扩展
C. 洒满
D. 延续 -
诗中提到的“朝真”指的是: A. 早晨的阳光
B. 早晨的真气
C. 早晨的露水
D. 早晨的鸟鸣 -
诗人通过“松声行路共”想表达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朋友的陪伴
C. 生活的艰辛
D. 行走的孤独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杂书幽居事》中的自然描写相似,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