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寒疾用道士养生法治其内郡幕徐天隐遗以》
时间: 2025-01-10 23:02: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卑湿地,往往如长沙。
薄寒能中人,毛立噤齿牙。
初犹遭蒸炊,又似缚且檛。
淫祠乱昏俗,过福专群鸦。
参军支病骨,抱案随吏衙。
鬼盖乘其穷,屡以寒热加。
定知鬼非人,吾谁彼疵瑕。
乌饥集屋梁,聊试弹以笯。
手摩田中丹,三关气成霞。
房图引芸蒿,相与排阴邪。
此鬼不足施,霍然促脂车。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湿地,往往像长沙那样潮湿。
微寒能够侵入人心,连毛发都抖得咯吱作响。
起初就像被蒸气炊煮,又像被束缚和鞭打。
淫秽的庙宇扰乱了昏暗的风俗,
那些追求福气的人专门聚集成乌鸦。
参军因病而骨骼虚弱,
在官署抱着案子。
鬼怪似乎趁机而来,频频施加寒热之苦。
我知道鬼并非人,我的缺点又算什么?
乌鸦饥饿地聚集在屋梁上,
暂且试着用弹弦来驱赶它们。
手摩田中的丹药,三关的气息变成了霞光。
房间里种着芸蒿,大家一起驱赶阴邪。
这些鬼怪不足为虑,快快驱动脂车前行。
注释
- 卑湿地:指湿气重的地方。
- 薄寒:形容寒冷的感觉轻微却能侵入。
- 淫祠:指邪教或迷信的庙宇。
- 参军:古代军官的称谓。
- 骨:此处指身体的虚弱。
- 鬼盖:指鬼怪。
- 田中丹:指炼丹术中使用的药材。
- 三关:指气息的三处重要关口,典出道教养生术。
- 阴邪:指邪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1050-1120),字良臣,号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主要以词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现实,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毛滂因寒疾而感受到的身体不适和社会风气的混乱,表达了他对个人健康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比得寒疾用道士养生法治其内郡幕徐天隐遗以》是一首深具生命感悟的诗作。诗人在江南的湿冷环境下,感受到寒冷对身体的侵袭,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不适,更是心理上的苦闷。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尤其是“淫祠乱昏俗”一句,直接指向了当时一些迷信和荒唐的现象,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鬼盖乘其穷”,显示了诗人对病痛与鬼怪的比喻,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反思。最后,借助道士的养生法,诗人寻找心理上的慰藉与身体上的救赎,体现出道教养生思想对个体生存的影响。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外而内,最后达到一种自我调和的状态,展现了毛滂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健康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南卑湿地,往往如长沙:描绘了江南湿润的气候,设置了诗的基调。
- 薄寒能中人,毛立噤齿牙:感受到寒冷的侵入,表现出身体的脆弱。
- 初犹遭蒸炊,又似缚且檛:比喻病痛如同被蒸煮或束缚,形象生动。
- 淫祠乱昏俗,过福专群鸦:批判迷信与社会风气的堕落。
- 参军支病骨,抱案随吏衙:描绘了病弱的参军在官署的生活状态。
- 鬼盖乘其穷,屡以寒热加:表达了对病痛的无奈以及遭遇的鬼怪象征。
- 定知鬼非人,吾谁彼疵瑕:反思自我缺陷,表现出自我解脱的态度。
- 乌饥集屋梁:象征着对生活困境的无力感。
- 手摩田中丹,三关气成霞:通过道教养生法寻求身体的调理。
- 房图引芸蒿,相与排阴邪:与友人共同排除邪气,寻求健康。
- 此鬼不足施,霍然促脂车:最终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驱散阴邪,迎接新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痛比喻为鬼怪,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如“薄寒能中人”,夸张了寒冷的影响。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困境,以及对道教养生法的向往与实践,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健康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湿地:象征着身体的脆弱与环境的影响。
- 鬼怪:隐喻内心的恐惧与病痛的折磨。
- 芸蒿:代表健康与驱邪的希望。
- 丹药:象征着道教的养生思想与追求长生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淫祠”指的是什么? A. 道教寺庙
B. 幽灵的庙宇
C. 迷信的庙宇
D. 昏暗的住宅 -
诗中“薄寒能中人”表现了什么? A. 寒冷的侵袭
B. 冬天的寒风
C. 身体的强壮
D. 心理的安宁 -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 A. 生活的快乐
B. 身体的健康与社会风气的批判
C. 家庭的温暖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毛滂与苏轼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表达,但毛滂更注重内心的苦闷与社会的批判,而苏轼则多体现乐观的生活态度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毛滂研究》
此为对《比得寒疾用道士养生法治其内郡幕徐天隐遗以》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