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清晓放船遇雨》

时间: 2025-04-29 01:23:34

破晓开船船正行,忽然头上片云生。

秋江得雨茶鼎沸,怒点打蓬荷叶鸣。

远听滩喧心欲碎,近看浪战眼初明。

夜来暗长前村水,绝喜舟人好语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石清晓放船遇雨
作者:杨万里 〔宋代〕

破晓开船船正行,
忽然头上片云生。
秋江得雨茶鼎沸,
怒点打蓬荷叶鸣。
远听滩喧心欲碎,
近看浪战眼初明。
夜来暗长前村水,
绝喜舟人好语声。

白话文翻译

清晨刚开始,船儿在水面上航行,
忽然间,头顶上出现了一片云。
秋天的江面下起了雨,茶水在壶中沸腾,
雨点重重地打在蓬草和荷叶上,发出声音。
远处听到滩涂的喧闹,心情仿佛要碎裂,
近看波浪翻滚,眼前渐渐明亮。
昨夜黑暗漫延,前村的水面也隐约可见,
但听到船人的好话,心中感到无比欢喜。

注释

  • 破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 片云:一片云,形容云量少。
  • 秋江:秋天的江河。
  • 茶鼎:茶壶。
  • 怒点:形容雨点急促而猛烈。
  • :指蓬草,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滩喧:滩涂的声音。
  • 浪战:波浪翻滚,形容水面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宗子,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景,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成见,强调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风云变幻之际,诗人常常寄情于山水,抒发心中的感慨。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浮石清晓放船遇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清晨雨景图。开头的“破晓开船船正行”既展示了船行的宁静,又引出后来的突发情景。忽然出现的“片云”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变化和不确定性。接下来的“秋江得雨”则将气氛推向高潮,雨水的到来不仅点燃了诗人的感官体验,也烘托出一种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怒点打蓬荷叶鸣”生动地描绘了雨点落在草叶、荷叶上的声音,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雨声。而“远听滩喧心欲碎,近看浪战眼初明”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远处的喧闹与近处的波浪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两句“夜来暗长前村水,绝喜舟人好语声”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尽管天气突变,但舟人间的好语仍然传递着温暖与快乐,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破晓开船船正行:清晨时分,船正顺流而行,描绘出宁静的出发时刻。
  2. 忽然头上片云生:突如其来的云彩,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3. 秋江得雨茶鼎沸:秋天的江面下起了雨,茶壶中的水因火热而沸腾,体现了一种生动的生活场景。
  4. 怒点打蓬荷叶鸣:雨点猛烈地打在蓬草和荷叶上,发出悦耳的声音,形象生动。
  5. 远听滩喧心欲碎:远处滩涂的喧闹声,令人心情不安,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6. 近看浪战眼初明:近处波浪翻滚,随着光线逐渐明亮,展现出自然的力量。
  7. 夜来暗长前村水:夜晚的黑暗延续到村子附近的水面,暗示了自然的宁静。
  8. 绝喜舟人好语声:尽管天公不作美,但舟人之间的友好交谈让人感到温暖。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怒点”,将雨点拟人化,增强了雨的情感表现。
  • 对仗:如“远听滩喧心欲碎,近看浪战眼初明”,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在“秋江得雨茶鼎沸”中,将茶水的沸腾比作雨的生动,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在逆境中仍能感受到生活美好的情感基调。诗人以细腻的观察与真挚的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晓: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片云:代表变化与不确定性。
  • 茶鼎:象征生活的温馨与情感的寄托。
  • 蓬荷:自然的生命力与活泼。
  • 滩喧:自然环境中的声音,表现出生命的喧嚣与活力。
  • 舟人: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友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2. “怒点打蓬荷叶鸣”中的“怒点”指的是什么?
    A) 风
    B) 雨
    C) 雷
    D) 雪

  3. 诗中表现出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A) 对立
    B) 和谐
    C) 冷漠
    D) 无奈

答案

  1. C) 杨万里
  2. B) 雨
  3. B) 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的观察,而李白则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与豪放的情感。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表现手法和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