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绿槐千树西窗悄》
时间: 2025-01-26 00:2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
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翦冰笺谁寄。
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
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
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
窗明月碎。甚已绝馀音,尚遗枯蜕。
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
白话文翻译
在西窗旁高大的绿槐树下,静悄悄地,千树成荫。我厌倦了白昼的沉睡,惊醒过来。喝露水让我身体轻盈,吟唱微风让我感觉翅膀轻薄,半张的冰冷信笺是谁寄来的呢?
耳边的凄凉让我感到疲倦。漫不经心地拂动琴弦,害怕再次寻觅那失去的耳饰。短暂的梦境在深宫中,向别人倾诉着我的憔悴。
残存的彩虹在雨后消散,傍晚时分时断时续,尽是秋天的气息。病弱的叶子难以留住,纤细的枝条容易衰老,徒然怀念那斜阳下的身世。
窗明月碎,声音几乎绝迹,只留下枯萎的蜕皮。鬓发凌乱,映在青镜里,似乎断魂了。
注释
- 绿槐:指的是一种树木,象征着生机和清幽之境。
- 千树西窗:意指窗外的绿槐树成千上万,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 饮露:喝露水,表示清新和轻盈的状态。
- 冰笺:指的是非常轻薄的纸,可能用于书信。
- 残虹:指雨后残留的彩虹,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 纤柯:指细小的树枝,反映出脆弱的生命力。
- 鬓影参差:形容头发凌乱不齐,表达一种沧桑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廷琛,号天隐,晚号沂孙。他以词风清新、优美而著称,常常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王沂孙的词作多以抒情为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齐天乐·绿槐千树西窗悄》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王沂孙的词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头“绿槐千树西窗悄”,以静谧的环境引入,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沉寂。接下来的“厌厌昼眠惊起”,显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厌倦,以及对梦境的向往和无奈。
“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展现了诗人渴望轻盈自在的心态,却又被现实的沉重所困扰。词中通过“残虹收尽过雨”来描绘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无常,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窗明月碎”则象征着精神世界的破碎与孤独,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伤。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渗透出对人生无常、青春易逝的深思,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槐千树西窗悄:描绘出一幅安静的自然景象,绿槐树成荫,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 厌厌昼眠惊起:表达了诗人对白天的厌倦与对梦境的向往。
- 饮露身轻,吟风翅薄:表现了诗人想要自由自在的心情,却又感到无奈。
- 半翦冰笺谁寄:暗示着对情感的渴望和追忆,寄托了一种思念。
- 凄凉倦耳:传达了内心的疲惫与孤独感。
- 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的恐惧。
- 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暗示了身处深宫的孤独和无奈。
- 残虹收尽过雨:表达了转瞬即逝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
- 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衰老与结束。
- 病叶难留,纤柯易老: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 空忆斜阳身世:感叹往日的岁月与身世的无奈。
- 窗明月碎:象征着内心的破碎与孤独。
- 甚已绝馀音,尚遗枯蜕:表达了生命的无声与遗憾。
- 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通过鬓发的凌乱,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的脆弱比作“病叶”,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使得作品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词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生命的无常、青春的易逝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槐: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露水:代表清新与轻盈。
- 残虹:象征短暂与美好。
- 秋意:暗示衰老与无常。
- 青镜:象征内心的反思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的“绿槐”象征什么? A. 生机与清幽
B. 哀伤与孤独
C. 繁华与喧闹 -
“短梦深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
“残虹收尽过雨”中,残虹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美好事物的短暂
C. 自然的神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王沂孙与辛弃疾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沂孙的作品更显得柔和细腻,而辛弃疾则愈加豪放激昂。两者在情感的表现上有着鲜明的对比,值得深入研究与比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