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宰浦城》

时间: 2025-01-11 10:21:19

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

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

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

岁尽校殊最,方当见异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宰浦城
作者: 林宽 〔唐代〕

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
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
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
岁尽校殊最,方当见异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去的情感,以及对时局的思考。东南方仍然有敌寇的阻隔,梨岭上又有谁能去攀登呢?作为宰相恐怕没有俸禄,归来的船上一定有僧侣在。滩平的地方可以在獭石上安睡,烧断了饮水的藤蔓让猿猴更加难以饮水。年终之际,评比的标准各有不同,最终只有在此时才能见到真正的才能。

注释:

  • :指敌寇或盗贼。
  • 梨岭:地名,可能指某个险峻的地方。
  • 作宰:指担任宰相。
  • :俸禄,指官员的薪水。
  • 归船:返回的船只。
  • :和尚,通常指佛教徒。
  • 滩平:平坦的沙滩。
  • 獭石:獭是水獺,可能指其栖息的地方。
  • 烧断:切断或烧毁。
  • 饮猿藤:猿猴饮水所需的藤蔓。
  • 岁尽:年末,岁尾。
  • 校殊:评比标准不同。
  • 见异能:能够显现出不同的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宽,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观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关心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折射出他内心的忧虑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用“东南犹阻寇”引入,揭示了时局的动荡,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接着提到“梨岭更谁登”,表现出对于离别者前路的担忧,似乎在感叹即便有才华之人也难以在险境中施展抱负。

“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一句,暗示出政治的无奈与失落,宰相即便有才能,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归船上有僧侣,似乎象征着一种归隐的选择,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向往。

后面几句“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平坦的滩涂和獭石,象征着一种安静而又无所依赖的状态。诗的最后一句“岁尽校殊最,方当见异能”,揭示出在年末之际,真正的才能往往在于与众不同的表现,暗含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透过自然的描绘与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南犹阻寇:东南方仍然有敌人阻挡,说明时局动荡。
  2. 梨岭更谁登:在险峻的梨岭,谁又能攀登呢?表现出对前途的担忧。
  3. 作宰应无俸:做宰相的人恐怕没有俸禄,反映出政治的无奈。
  4. 归船必有僧:归来的船上必定有僧侣,暗示归隐的生活选择。
  5. 滩平眠獭石:在平坦的滩涂上可以安静地休息,象征着一种宁静。
  6. 烧断饮猿藤:烧断了饮水的藤蔓,暗示无奈与困境。
  7. 岁尽校殊最:年末之际评比的标准各不相同。
  8. 方当见异能: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才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归船必有僧”,象征归隐的生活。
  • 拟人:描述猿猴的饮水,赋予动物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去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南:象征动荡的局势。
  • 梨岭:象征险境与困难。
  • :象征归隐与内心的安宁。
  • 滩平:象征平静与无所依赖。
  • :象征自由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南犹阻寇”中“寇”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敌寇
    C. 动物
    D. 财物

  2. “作宰应无俸”意思是? A. 做宰相的人有很多钱
    B. 做宰相的人没有俸禄
    C. 做宰相的人很忙
    D. 做宰相的人受欢迎

  3. 诗中提到的“归船必有僧”暗示了什么? A. 归来的船上有很多人
    B. 归隐的选择
    C. 船会沉没
    D. 没有人归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林宽的《送人宰浦城》侧重于对时局的思考与对离别的感伤,而李白的《送友人》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依依。
  • 两首诗都展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林宽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