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推官劝农七绝句拟和其五·山家》

时间: 2024-09-19 21:59:23

蓬蒿深处有人家,户外蛛丝纲露华。

数树芭焦乾未得,长官亲自见生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傅推官劝农七绝句拟和其五·山家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蓬蒿深处有人家,
户外蛛丝纲露华。
数树芭焦乾未得,
长官亲自见生涯。

白话文翻译:

在蓬蒿丛生的深处,有一家人居住;
户外的蛛丝缠绕着露珠,闪烁着光华。
几棵芭蕉树在干旱中还未长成,
长官亲自来这里查看他们的生活。

注释:

  • 蓬蒿: 指一种杂草,常生长在荒野之地,象征着偏僻的乡村。
  • 蛛丝: 蜘蛛的丝,常用来形容细腻而美丽的景象。
  • 纲露华: 这里“纲”指的是蜘蛛丝的网,“露华”指的是露水的光华。
  • 芭焦: 指芭蕉树,常用作热带地区的象征。
  • 长官: 指官员,这里表现出关心农民生活的态度。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到的“长官”在古代多指地方官员,常常需要关心百姓的生计,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民生活的重视。诗中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他的作品多富有乡土气息,表现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民生活艰辛。诗人在此背景下,借长官之名,强调对农民的关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画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开篇“蓬蒿深处有人家”,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又暗示了人类生活的坚韧与生机。接下来的“户外蛛丝纲露华”,则是对自然细节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清晨的美丽和宁静,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紧接着的“数树芭焦乾未得”,将视线转向农作物,表现出农民在干旱中面临的困境,唤起人们对农业和农民的关注。最后一句“长官亲自见生涯”,则传达了官员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与重视,映射出那个时代对民生的关注,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农民苦乐的同情,彰显了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蓬蒿深处有人家: 描绘出乡村生活的隐秘与自然。
    • 户外蛛丝纲露华: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清晨的绚丽。
    • 数树芭焦乾未得: 反映农业困境,暗示农民的艰辛。
    • 长官亲自见生涯: 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体现官民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 “蛛丝纲露华”比喻自然的美丽,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聚焦于农村生活,强调对农民的关心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蓬蒿: 代表乡村的自然环境,象征着农民生活的艰辛。
  • 蛛丝: 细腻与美丽,代表自然界的和谐。
  • 芭蕉: 代表农业,反映了农民的生计。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蓬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杂草
      • B. 一种花
      • C. 一种树
    2. 诗中“长官”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地方官员
      • C. 商人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 C. 自然风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郑刚中与杜甫的作品,可以看出两者都关注于民生,但郑刚中的作品更为平和,杜甫则多了一份悲愤与哀愁,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