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池鹤八绝句·鹤答鹅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原文展示:
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
未必牺牲及吾辈,大都我瘦胜君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右军(即王羲之)去世后,鹤感到无所依靠,只能和鸡鸭一起飞翔。并且,鹤并不一定会因为牺牲而与我辈相同,往往是我这个瘦弱的身影胜过你这个肥胖的身体。
注释:
- 右军: 指王羲之,字逸少,号右军,是著名的书法家。
- 逐鸭: 意即追赶鸭子,表明鹤与其他鸟类的共同生活状态。
- 牺牲: 指为某种事业或目标而牺牲生命。
- 吾辈: 指我们这一类人,包含鹤的自我意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右军”即指王羲之,其书法被誉为“书圣”,诗人以其去世为背景,暗示了对失去伟大人物的感慨以及生存状态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风格和关注民生的题材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个体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对王羲之的怀念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艺术传承的忧虑,以及在失去伟大人物后,生存状态的变化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鹤与鹅的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对比鹤与鸭、鸡等动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失去的反思。开头两句“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表现了对王羲之的追忆与惋惜,暗示了文化的衰退与个体的彷徨。后两句“未必牺牲及吾辈,大都我瘦胜君肥”,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身存在的质疑。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价值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对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右军殁后欲何依”: 诗人借助鹤的口吻表达对王羲之的追忆,暗示失去文化巨人后,生存的无依无靠。
- “只合随鸡逐鸭飞”: 鹤不得不和普通的鸟类一起生活,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衰退与个体的渺小。
- “未必牺牲及吾辈”: 反思牺牲的意义,质疑是否每个人都能因牺牲而获得同样的价值。
- “大都我瘦胜君肥”: 通过对比,表达了瘦弱的鹤在生存状态上的自我超越,折射出个体价值的独特性。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鹤与鸭、鸡的对比,突显了个体与文化的关系。
- 拟人: 通过鹤的视角表达情感,使得诗更具人性化。
- 比喻: 利用动物的生存状态来映射人生的无常和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文化传承的脆弱与个体的生存价值,表达了对王羲之的怀念和对自身困境的深刻反思,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 象征高洁与孤独,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 鸡鸭: 代表平凡与庸常,暗示文化的衰退与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右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王羲之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逐鸭”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鹤的高傲
- B. 鹤的无奈
- C. 鹤的自信
- D. 鹤的孤独
答案:
- B. 王羲之
- B. 鹤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池鹤八绝句·鹤答鹅》与杜甫的《登高》,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面对个人困境与社会变迁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思考方式。白居易更侧重于对个人存在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