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
时间: 2025-01-11 02:01:36意思解释
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
原文展示: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
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
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
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
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惦记着私情,独自一人关上了门。
眼前举杯却不想饮酒,更何况要和老朋友分别。
老朋友正在潜心琢磨,才华横溢的人实在难得。
宪法与礼仪更是重要的职位,文笔洒脱展示着天赋。
他来自东山,众多英才都仰慕他的光辉。
谈笑之间取得了高功名,系上官绶就要归去。
洛阳的游历像燕地,千里之外春花盛开。
今早在章台别离,杨柳也依依不舍。
云霞的颜色依然未变,山川依旧是夕阳的辉映。
忽然再也无法相见,心中思绪纷乱如霏霏的细雨。
注释:
- 耿耿:形容心中明亮或清晰,这里指心中有私情。
- 私戚:指个人情感和私利。
- 觞:酒杯。
- 琢磨:比喻精心雕琢或思考。
- 瑰朗:形容才华横溢、出类拔萃。
- 宪礼:法律和礼仪,体现社会规范。
- 绾绶:系上官绶,象征官职。
- 章台:指送别的地方,这里特指别离的情境。
- 依依: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诗人,生于703年,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常有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韦应物送别友人李功曹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愿。李功曹即将登科拜官,代表着一种理想的实现,而韦应物则通过别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而细腻。开篇以“耿耿抱私戚”引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仿佛在道出私人情感与公事之间的矛盾。接着提到“临觞自不饮”,则是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连酒都喝不下去。
在描绘故人李功曹的才华时,诗人用“方琢磨,瑰朗代所稀”来称赞他在社会中的独特地位,表现出一种由衷的敬佩。韦应物通过“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来强调李功曹的前途光明,这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最后两句“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在视觉上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意境,然而“心思乱霏霏”却又将这种宁静打破,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的分别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耿耿抱私戚”:诗人心中对友人的私情惦念。
- “寥寥独掩扉”:独自一人,关上门,显示孤独。
- “临觞自不饮”:面对酒杯却没有心情喝酒。
- “况与故人违”:更不愿意与朋友分别。
- “故人方琢磨”:朋友正在努力追求目标。
- “瑰朗代所稀”:才华横溢的人非常稀少。
- “宪礼更右职”:法律和礼仪的位置更为重要。
- “文翰洒天机”:文采飞扬,才能横溢。
- “聿来自东山”:李功曹从东山而来,寓意他是个有才之士。
- “群彦仰馀辉”:众多才子都仰慕他的光辉。
- “谈笑取高第”:轻松交谈中取得了高功名。
- “绾绶即言归”:系上官绶就要回去,象征着即将离开。
- “洛都游燕地”:洛阳的游历如同燕地。
- “千里及芳菲”:千里之外的春花正盛开,象征美好。
- “今朝章台别”:今天在章台送别。
- “杨柳亦依依”:杨柳也显得依依不舍。
- “云霞未改色”:云霞的颜色没有改变。
- “山川犹夕晖”:山川依旧沐浴在夕阳的辉映中。
- “忽复不相见”:突然不能再见面。
- “心思乱霏霏”:心中思绪纷乱,难以平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展现工整的对仗之美。
- 比喻:如“心思乱霏霏”,将心情比作纷乱的雨丝,形象生动。
- 意象:诗中的“云霞”“山川”“杨柳”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理想、友情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离别的感伤。它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深刻,展现了一种忧愁而不失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常用作送别的意象。
- 云霞: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情感,未改的颜色象征着不变的情谊。
- 山川:代表自然的长久与恒久,与人事的短暂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耿耿”是指什么?
- A) 明亮
- B) 忧愁
- C) 高兴
- D) 迷茫
-
“绾绶即言归”中“绾绶”指的是什么?
- A) 梳妆
- B) 系上官绶
- C) 送别
- D) 归家
-
诗人对李功曹的态度是?
- A) 嫉妒
- B) 祝福
- C) 冷漠
- D) 不满
答案:
- A) 明亮
- B) 系上官绶
- B) 祝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送别》 李叔同(弘一法师)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赠别河南李功曹》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韦应物更注重于对理想的追求与朋友的才华的赞美,而王勃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抱负与对未来的期望,二者在情感上有所不同却同样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韦应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