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精舍南池作》
时间: 2025-01-26 00:4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恩精舍南池作》
韦应物 〔唐代〕
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
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
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
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
积喧忻物旷,耽玩觉景驰。
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白话文翻译:
这清幽的环境哪里会远离呢?炎热的气氛仿佛被遗忘了。重重的门前笼罩着绿荫,池塘里盛开着满满的荷花。石头上散发着清澈的水流,树林的光影在涟漪中荡漾。沿着山崖摘下紫色的花朵,轻轻敲打栏杆聚集灵龟。露水的余气轻轻飘散,芬芳的气息在幽静的衣襟上披洒。周遭的喧闹显得遥远,我沉醉于这景色的游玩中。明天我又要回到官府,但今天的幽静赏景让我不禁深思。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境:清幽的环境。
- 炎氛:炎热的气氛。
- 重门:厚重的门。
- 菡萏:荷花。
- 石发:石头上的水流。
-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
- 缘崖:沿着山崖。
- 紫房:紫色的花朵。
- 灵龟:象征灵性的龟,通常与长寿和智慧有关。
- 浥浥:轻轻湿润的样子。
- 馥馥:芳香四溢的样子。
- 幽襟:幽静的心境。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涉及明显的典故,但“灵龟”在古代文化中常与道教思想有关,象征着隐逸和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乐天,唐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韦应物的诗以清新自然、感情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慈恩精舍南池作》创作于诗人隐居于慈恩精舍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官场生活的压迫下,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从而产生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慈恩精舍南池作》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内心宁静的诗作。全诗从开头的对清幽环境的描写开始,带着一种祥和的气息。韦应物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池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中“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一句,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喧嚣的超脱。
在“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中,重门的绿影和盛开的荷花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后面的“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则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水和光的流动,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仿佛让读者能感受到那轻柔的水流和微风拂过的感觉。
诗的最后,诗人表明自己将回归官府,但内心的幽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让他对未来充满思考。这种冲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境岂云远:清幽的环境哪里会远离呢?
- 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
炎氛忽如遗:炎热的气氛仿佛被遗忘了。
- 描述了自然环境的清凉,暗示了对世俗的逃避。
-
重门布绿阴:重重的门前笼罩着绿荫。
- 通过“重门”强调环境的封闭和静谧。
-
菡萏满广池:池塘里盛开着满满的荷花。
- 荷花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
石发散清浅:石头上散发着清澈的水流。
- 突出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
林光动涟漪:树林的光影在涟漪中荡漾。
- 描绘了光影交错的美丽景象。
-
缘崖摘紫房:沿着山崖摘下紫色的花朵。
-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美的关注。
-
扣槛集灵龟:轻轻敲打栏杆聚集灵龟。
- 灵龟象征智慧与超然,反映诗人追求的境界。
-
浥浥馀露气:露水的余气轻轻飘散。
- 传达清新的早晨气息。
-
馥馥幽襟披:芬芳的气息在幽静的衣襟上披洒。
- 强调了内心的宁静。
-
积喧忻物旷:周遭的喧闹显得遥远。
- 表现出对外界的淡然。
-
耽玩觉景驰:我沉醉于这景色的游玩中。
- 体现了对自然的陶醉与享受。
-
明晨复趋府:明天我又要回到官府。
- 暗示了诗人的身份与责任。
-
幽赏当反思:但今天的幽静赏景让我不禁深思。
-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炎氛忽如遗”,通过比喻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
- 对仗:如“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林光动涟漪”,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喧嚣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境: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菡萏:象征纯洁、美好。
- 灵龟:象征智慧、长寿与超然的境界。
- 露气:象征清新、自然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玫瑰
c) 兰花 -
“明晨复趋府”中的“趋府”是什么意思?
a) 去官府
b) 去乡村
c) 去朋友家 -
诗中提到“灵龟”,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超然
c) 战斗
答案:
- a) 荷花
- a) 去官府
- b) 智慧与超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慈恩精舍南池作》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但韦应物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而王维则以简约的笔触描绘山水之美,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应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