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广轩》

时间: 2025-01-27 03:26:55

胜地藏东越,严城从二岑。

万灯迎日旱,孤声出云深。

雪霁茗初试,雨涵山斗阴。

兹焉即方广,有路到天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巾山广轩
作者: 葛闳 〔宋代〕

胜地藏东越,
严城从二岑。
万灯迎日旱,
孤声出云深。
雪霁茗初试,
雨涵山斗阴。
兹焉即方广,
有路到天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越地区的一处胜地,严城矗立在两座山峰之间。万盏灯火迎接着干旱的日子,孤独的声音从云层深处传出。在雪霁之后,茶初次被品尝;在雨水的滋润下,山中显得阴凉宜人。这里即是广阔的地方,有一条通往天心的路。

注释:

  • 胜地:指美丽的地方。
  • 东越:古地名,指浙江一带。
  • 严城:可能指严州,古代城市名。
  • 二岑:指两座山峰。
  • 万灯:形容灯火如万般璀璨。
  • 日旱:天气干旱。
  • 孤声:孤独的声音。
  • 云深:云层很深。
  • 雪霁:雪后天气晴朗。
  • :茶。
  • 斗阴:山中的阴影。
  • 方广:宽阔的地方。
  • 天心:比喻心灵的最高处。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展现了东越地区的美丽与宁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闳,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葛闳游历东越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和快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胜地藏东越”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严城的描述则暗示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厚重感。后面的“万灯迎日旱”展示了人们在干旱天气中的生活情景,生动而有代入感。

诗中“雪霁茗初试”一句,把自然与人文活动结合起来,展现了诗人在雪后品茶的宁静时光,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而“雨涵山斗阴”则描绘了雨水滋润后的山景,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带给人们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受。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最后两句“兹焉即方广,有路到天心”更是将诗的主题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胜地藏东越:描绘出东越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
  2. 严城从二岑:严城矗立在两座山之间,暗示地理位置。
  3. 万灯迎日旱:在干旱的日子里,灯火璀璨,形成强烈的对比。
  4. 孤声出云深:孤独的声音从厚重的云层中传出,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5. 雪霁茗初试:雪后初晴,诗人品尝茶,展现生活的惬意。
  6. 雨涵山斗阴:雨水滋润后,山中阴凉,生机盎然。
  7. 兹焉即方广:这里即是宽阔的地方,暗示无限的可能。
  8. 有路到天心: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象征追求和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灯迎日旱,孤声出云深”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如“雪霁”、“雨涵”)与人文活动(如“茗初试”)的结合,展现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越:象征美丽的自然环境。
  • 严城:代表历史的积淀与人文的厚重。
  • 万灯:象征繁华与希望。
  • 雪霁:代表清新和宁静。
  • :象征生活的品味与情趣。
  • 斗阴:象征生命的繁茂与活力。
  • 天心: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越”主要指哪个地区? A. 北方
    B. 西南
    C. 浙江
    D. 中原

  2. “万灯迎日旱”中的“万灯”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A. 灯火阑珊
    B. 繁星点点
    C. 繁华盛景
    D. 万物复苏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C. 浙江
  2. C. 繁华盛景
  3.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巾山广轩》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葛闳的诗则细腻温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研究》
  • 各类诗歌分析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