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倒载山公即巨源,清谈安石幼舆孙。
晋家祸乱深如海,半出咸熙太尉门。
白话文翻译:
倒载山公(王祥)就是巨源(指王祥的别号),清谈的安石(指王安石)和幼舆(指他的孙子)。晋朝的祸乱就像海水一样深,许多都是出自咸熙年间的太尉门第。
注释:
- 倒载山公:王祥,字巨源,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孝闻名。
- 清谈:指文人之间的闲聊,强调文化和政治理想。
- 安石: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因推行变法而闻名。
- 幼舆:王安石的孙子,可能是指王安石的后代。
- 晋家:指的是晋朝,历史上多次混乱,给国家带来灾难。
- 咸熙:指东汉时期的咸熙年间,时局动荡不安。
- 太尉:古代高官职务,通常掌管军政。
典故解析:
- 王祥以孝著称,传说中他为母亲践行孝道,表现出深厚的家庭伦理。
- 王安石则是以其改革思想和清谈风格而闻名,影响了宋代的政治和文化。
- 晋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因权力斗争而引发的动乱,影响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历史与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古人王祥、王安石之事,表达人生哲理与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王祥与王安石的形象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通过王祥的孝德与王安石的政治理想,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受和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展示得淋漓尽致。
诗中“晋家祸乱深如海”一语,形象地表达了历史的动荡与悲哀。诗人在提及历史时,似乎在警示后人,历史的教训不可忽视。诗的最后一句“半出咸熙太尉门”则将目光聚焦于权力与责任,暗示国家的动乱往往与权贵的私欲息息相关。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传达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古人的敬仰,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倒载山公即巨源:开头点明王祥的身份,强调其高尚品德。
- 清谈安石幼舆孙:引入王安石及其后代,展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晋家祸乱深如海:历史的痛苦与动荡,形象化地表达了灾难的深重。
- 半出咸熙太尉门:揭示权力对历史的影响,暗示历史的悲剧往往与权力者的选择有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山公”与“安石”,“清谈”与“幼舆”,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祸乱”比喻为“深如海”,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警示,强调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公:象征高尚的品德与孝道。
- 清谈:代表文化与理想的追求。
- 晋家祸乱:历史的悲剧、国家的动荡。
- 咸熙太尉门:权力与责任的隐喻,暗示历史的教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倒载山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王安石
B. 王祥
C. 王羲之
D. 王阳明 -
诗中“晋家祸乱深如海”中“祸乱”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战争与权力斗争
C. 人际关系的纷争
D. 经济危机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赞美历史人物
B. 反思历史与现实
C. 描述自然景观
D. 表达个人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安石的《桂殿兰宫》
诗词对比: 比较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陈普的《咏史下·王祥》,可以看到两者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多关注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陈普则着重于历史教训的反思。两者在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