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段太尉庙》

时间: 2025-01-22 01:28:12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

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

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段太尉庙
罗隐 〔唐代〕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
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
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蒙尘的日子,回顾南梁政权的变更,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提到茂陵的碑碗漂流,太官的椽木已然零落,暗示着昔日的辉煌已成追忆。诗人提到建起的旗帜并不是降给楚国的,披展的图画与记载也不同于燕国的。这些情景让人感叹,即便是侍中的鲜血,也比不上御衣前的庄重。

注释:

  • 近甸:指近郊的田野,表示地方的卑微与渺小。
  • 蒙尘日:形容时局混乱,日子昏暗。
  • 南梁:指南朝梁,历史上著名的朝代。
  • 茂陵:指汉武帝的陵墓,象征着过去的荣耀。
  • 太官椽:太官是古代掌管饮食的官职,椽是屋檐的木柱,暗喻权贵的衰落。
  • 建纛:竖起旗帜,象征着政治势力的宣示。
  • 侍中:古代官职,地位尊贵,常常意味着权利和声望。
  • 御衣:指皇帝的衣服,象征着权力和尊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5年-901年),唐代诗人,以其诗风独特、语言精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诗歌写于唐朝末年,此时政局动荡不安,社会动乱频繁。诗人通过段太尉庙,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惋惜和对昔日英雄的追忆。

诗歌鉴赏:

《题段太尉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开篇的“近甸蒙尘日”,即以自然景象引入,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接下来的“南梁反正年”,则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南梁统治的反思与对变迁的感慨。

诗中提及的茂陵碗和太官椽,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权势衰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批判与对普通人的同情。此外,建起的纛旗并非降给楚国,显示出一种对历史忠诚的态度,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通过对比,展现了权力与人性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无奈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传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沧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甸蒙尘日:描绘了一个阴沉的日子,暗示地方的荒凉与衰败。
  • 南梁反正年:回顾南梁政权的更替,反映出历史的变迁。
  • 飘流茂陵碗:茂陵的碑碗漂浮不定,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不再。
  • 零落太官椽:太官的椽木已然零落,暗示权势的衰退。
  • 建纛非降楚:旗帜并非降给楚国,强调历史的复杂性。
  • 披图异录燕:图画与记载不同,表现了历史记载的不一致。
  • 堪嗟侍中血:即使侍中的鲜血也显得微不足道。
  • 不及御衣前:与皇帝御衣相比,侍中的血显得更为渺小,强调权力的至高无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蒙尘日”比喻政治黑暗的时局。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茂陵碗和御衣前象征着历史的荣耀与权力的巅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强调了权力的脆弱与人事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命运的关注,传递出一种对过往荣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蒙尘:象征混乱与衰败。
  • 茂陵碗:历史的象征,代表过去的辉煌。
  • 御衣: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 侍中血:权贵的象征,暗含对权力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梁”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南北朝时期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2. “堪嗟侍中血”中“侍中”指的是哪个官职? a. 皇帝
    b. 大臣
    c. 侍卫
    d. 将军

  3. 诗中提到的“御衣”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富贵
    c. 尊严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罗隐与杜甫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民生疾苦的描绘,而罗隐的《题段太尉庙》则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的世界:形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