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绝境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绝境非身事,流年但物华。
水梳苔发直,风引蕙心斜。
凡客从题凤,肤音未胜蛙。
小船兼有桨,始与问渔家。
白话文翻译:
这绝境并非是身处困境,而是流年只在于物的繁华。
水流梳理着青苔,风则引动了蕙草的心情。
普通的游人来此题写凤求凰,肤浅的音调却不及青蛙的鸣叫。
小船上有桨,才开始去问渔家。
注释:
- 绝境: 这里指的是一种极端的境地,非单纯的身体限制。
- 流年: 指流逝的时间。
- 物华: 物质的繁华、景物的美丽。
- 水梳苔发直: 比喻水流轻轻梳理着青苔,形象生动。
- 风引蕙心斜: 风使蕙草的心情变得倾斜,暗指柔弱之感。
- 凡客: 普通的游客。
- 肤音: 浅薄的声音。
- 小船兼有桨: 小船上有桨,暗指有能力出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唐代诗人,字梦阮,号青松,晚号白云山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曾任职于朝廷,但因为政治失意而转向隐居,常以山水为题材作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绝境》写于作者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泊和对自然的陶醉。
诗歌鉴赏:
《绝境》展现了罗隐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首句“绝境非身事”,即强调外在的环境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表达流年对人事的无情与物质的繁华。水流与风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暗示即使在绝境中,心灵依然可以与自然相通。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普通游客与渔家人的互动,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尽管生活中有繁华和喧嚣,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联系才是最为重要的。整首诗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境非身事: 指外在环境的困境并不影响内心境界。
- 流年但物华: 流逝的时间只与物质的繁华有关。
- 水梳苔发直: 水流轻柔地梳理着青苔,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风引蕙心斜: 风的吹拂使蕙草的心情变得柔弱,表现自然的细腻。
- 凡客从题凤: 普通游客在此地题写诗句,反映世俗的嗜好。
- 肤音未胜蛙: 游客的声音浅薄,不及蛙鸣的真实。
- 小船兼有桨: 小船上有桨,象征出行的能力。
- 始与问渔家: 开始询问渔家,表现人与自然的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水流比作梳理,形象生动。
- 拟人: 风引动蕙草的心情,使自然拟人化。
- 对仗: “绝境非身事,流年但物华”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尽管外在环境可能是绝境,但内心的态度可以超越这些困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 代表流动与变化,象征生命的无常。
- 苔: 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顽强。
- 风: 自然的力量,象征着无形的影响力。
- 蕙: 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柔美的情感。
- 小船: 代表出行与探索,象征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绝境”指的是什么? A. 物质的贫乏
B. 内心的困境
C. 外在的环境
D. 自然的变化 -
“水梳苔发直”中的“水”象征什么? A. 时间
B. 生命
C. 自然的力量
D. 疲惫 -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世俗的繁华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内心的绝望
D. 对生活的抱怨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美,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静谧的氛围。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则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风格更为豪放,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