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酒巾》

时间: 2025-01-11 01:33:32

靖节高风不可攀,此巾犹坠冻醪间。

偏宜雪夜山中戴,认取时情与醉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漉酒巾
陆龟蒙 〔唐代〕

靖节高风不可攀,此巾犹坠冻醪间。
偏宜雪夜山中戴,认取时情与醉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洁节操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靖节高风是指高洁的节操和品德,难以攀附和追寻。而这条酒巾却仍然落在了冷冻的酒酿之间,暗示着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它更适合在雪夜中佩戴,借此来感受与醉意相伴的情感。


注释:

  • 靖节:高洁的节操,指品德高尚。
  • 高风:高尚的风范或品德。
  • :掉落,落下。
  • 冻醪:指冰冷的酒酿。
  • 偏宜:特别适合。
  • 雪夜:雪天的夜晚。
  • 认取:识别,分辨。
  • 时情:当时的情感状态。
  • 醉颜:醉酒后的面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景清,号逸人,晚号大隐。陆龟蒙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漉酒巾》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酒巾这一意象,反映出对酒与醉的双重感受。


诗歌鉴赏:

《漉酒巾》是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中以“靖节高风”开篇,设置了一个高洁的理想境界,表明作者对高尚品德的向往。然而,随即转入“此巾犹坠冻醪间”,意象的转变揭示了现实的无奈和对世俗生活的接受。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偏宜雪夜山中戴”,在雪夜山中佩戴酒巾,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意境。这一场景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映。在这静谧的雪夜中,酒的温暖与醉意交织,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尽管追求高洁节操,但生活的乐趣与醉意同样不可或缺。

整首诗通过对酒巾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接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靖节高风不可攀:开篇就设定了一个理想的高洁境界,表明高尚品德的难以企及。
  • 此巾犹坠冻醪间:酒巾象征着世俗的享乐,它却落在冰冷的酒酿中,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偏宜雪夜山中戴:描绘了一幅雪夜的图景,酒巾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合适,暗示着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
  • 认取时情与醉颜:最后一句将注意力转向内心情感的认知,醉颜与时情的结合,反映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张力。
  • 意象:酒巾、雪夜等意象的使用,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 隐喻:酒巾作为隐喻,象征着世俗的享乐与醉意。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尽管追求高洁节操,但生活中的乐趣与醉意同样值得珍视。通过对酒巾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接受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巾:象征着世俗的享乐与醉意,反映出人对生活的享受。
  • 雪夜:象征着宁静与纯洁,为诗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冻醪:代表着冷酷的现实,形成了与酒巾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漉酒巾》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龟蒙

  2. 诗中提到的“靖节”指的是什么? A. 高洁的节操
    B. 酒的种类
    C. 雪的特性

  3. “偏宜雪夜山中戴”中的“偏宜”是什么意思? A. 特别不适合
    B. 特别适合
    C. 一般适合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陆龟蒙的《漉酒巾》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到酒的享受,但陆龟蒙更多地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豪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前者显得内敛,后者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