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岩杂咏》

时间: 2025-01-10 18:52:31

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

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

草深蛇性悦,日暖蝶心狂。

曾见樵翁说,云边霅昼房。

意思解释

溪岩杂咏

原文展示:

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
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
草深蛇性悦,日暖蝶心狂。
曾见樵翁说,云边霅昼房。

白话文翻译:

修道的人已将烦恼抛弃,眼前所见尽是内心的光辉。
哪里有碧桃花谢落,满溪流淌着芬芳的香气。
草木繁盛,蛇在其中嬉戏,阳光温暖,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我曾听樵夫谈起,云边的山房在阳光下多么美好。

注释:

  • 道人:指修道的人,通常是指道士,代表一种追求超脱的生活方式。
  • 缘虑尽:烦恼、忧虑已经消除,心境清明。
  • 碧桃:一种桃花,色泽鲜艳,代表美好和生命的短暂。
  • 满溪流水香:形容溪水清澈,四周弥漫着花香。
  • 草深蛇性悦:草丛深密,蛇在其中欢快地活动。
  • 日暖蝶心狂:温暖的阳光让蝴蝶愉悦地飞舞。
  • 樵翁:砍柴的老人,象征自然和朴素的生活。
  • 云边霅昼房:指位于云边的山中小屋,形象优美,给人一种隐逸的感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清珙,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在他游览溪边山水时所感悟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溪岩杂咏》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首联“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开篇引入,展现诗人已然超脱的心境,眼前的景物皆是心灵的映照,暗示他对世俗烦恼的拒绝与对真理的追求。接着,诗人通过“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借此表达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感慨。草木深处的蛇与温暖阳光下的蝴蝶,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诗人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最后一联通过樵翁的谈论,进一步将诗意推向隐居的理想生活,诗人似乎在向往那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道人缘虑尽”:修道者抛弃了一切忧虑,精神达到一种宁静的境界。
    • “触目是心光”:眼前所见的美好景象,正是内心的光辉所映照。
    • “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流淌的溪水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 “草深蛇性悦,日暖蝶心狂”:自然景象中的生动与活力,表现了生命的欢愉。
    • “曾见樵翁说,云边霅昼房”:樵夫的故事引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比如“触目是心光”暗含心灵的明亮。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形象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生动场景,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与审美情趣。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向往自然生活的情感。这种情感在诗中交织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道人:象征追求精神世界的人。
    • 碧桃: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蛇与蝴蝶:自然界中生物的活泼与灵动,象征生机。
    • 樵翁: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自然与朴素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道人缘虑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虑重重
      • B. 内心宁静
      • C. 对自然的无感
    2. “草深蛇性悦”中的“蛇”象征什么?
      • A. 危险
      • B. 自由与活力
      • C. 忧虑
    3. 樵翁的谈论暗示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隐逸与宁静
      • C. 追求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山中杂诗》(王维)
  • 诗词对比

    • 对比《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但《溪岩杂咏》更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以上信息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溪岩杂咏》的诗意与背景,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