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沈瀛 〔宋代〕
睡觉五更钟,正好深提省。
只看如今梦几般,觉后原无影。
明暗若从来,且道来从甚。
不是空生不是根,认取真如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五更时分醒来,刚好反思自己的梦境。梦中所见究竟有多少,醒来后却发现梦境完全没有踪影。明暗之间的变化自古以来就存在,我们应该从何处说起呢?这并非虚无缥缈,也并非无根无据,真正要领悟的是内心的本性。
注释:
- 五更钟:指五更时分,即凌晨三点至五点之间,是人们常常熟睡的时刻。
- 深提省:深刻的反省,提起内心的思考。
- 如今梦几般:此句在问梦境的种类与数量。
- 觉后原无影:醒来后发现梦境并没有真实存在的痕迹。
- 明暗若从来:明与暗的变化自古以来就存在。
- 且道来从甚:不妨谈谈这些变化的来源。
- 不是空生不是根:梦境并非毫无意义,也有其根基。
- 认取真如性:要认识和把握内心真正的本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瀛,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风格独特,常以禅理为主题,探讨人生哲理。他的诗词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结合个人的生活感悟,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禅宗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本质的思索,体现出一种对现实与梦境、明暗之间关系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沈瀛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睡觉五更钟”引入,五更钟声响起,正是深夜时分,暗示着一种静谧和孤独的氛围。在这个时候,梦境就如同一个个幻影,令人沉醉又难以捉摸。
接下来,诗人问道“只看如今梦几般”,暗含对梦境的思考与审视,梦境的多样性与变化无常让人感到迷惑。醒来后,梦的影像却“原无影”,这种虚无感让人意识到梦境的无根性,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界限。
“明暗若从来,且道来从甚”,诗人在这里提到明与暗的变化,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生的种种波折与变化自古以来就存在,探讨的重点在于这些变化究竟源自何处。最后,诗人总结道:“不是空生不是根,认取真如性”,这句话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哲理:生活的意义并非虚无,而在于对内心本性的觉察与理解。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沉,既有对梦境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睡觉五更钟:描绘深夜的宁静与思考的状态。
- 正好深提省:此时正是反思的良机,暗示对内心的探索。
- 只看如今梦几般:质疑梦境的真实与多样性。
- 觉后原无影:醒来后发现梦境并无实体,体现梦的虚幻。
- 明暗若从来:强调明暗变化的恒久性。
- 且道来从甚:探讨明暗变化的来源。
- 不是空生不是根:否定梦境的虚无,承认其存在的意义。
- 认取真如性:最终强调对真实自我本性的认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幻影,增强了梦的虚幻感。
- 对仗:如“明暗”与“空生”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增添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展开,强调了人们在追求内心真实与自我认知过程中,梦境虽虚幻却能引发深刻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本性。
意象分析:
- 梦境:象征着人类内心深处的幻想与欲望。
- 五更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考的契机。
- 明暗:象征着人生的复杂性与变化,反映了境遇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更钟”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凌晨1点
B. 凌晨3点至5点
C. 晚上11点
D. 中午12点 -
“觉后原无影”是什么意思?
A. 梦境很真实
B. 梦境没有留下痕迹
C. 梦境常常重复
D. 梦境可以记录 -
诗中提到的“明暗若从来”意味着什么?
A. 明与暗是最近才有的
B. 明与暗的变化是永恒的
C. 明与暗是可以控制的
D. 明与暗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卜算子》都探讨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卜算子》则更关注梦境与现实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禅宗与诗歌的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