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道者不遇(一作访僧不遇)》

时间: 2025-01-10 22:59:21

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

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

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

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道者不遇(一作访僧不遇)

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 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 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 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

白话文翻译

在这人世间,只有这条小路,长满了绿苔。 到了门前,却不见任何足迹,想必是游方去了,还未归来。 一生中有无数的事情,到了这里,才发现都是虚幻。 独自倚靠在松树门旁很久,阴云密布,翠微山色昏暗。

注释

  • 绿苔衣:指长满绿苔的小路,形容小路幽静、少有人迹。
  • 及户无行迹:到了门前,却没有人的足迹,表示主人不在。
  • 游方:指僧人或道士云游四方。
  • 平生无限事:指一生中的种种经历和事务。
  • 到此尽知非:到了这里,才明白之前的种种都是虚幻不实的。
  • 独倚松门久:独自倚靠在松树旁的门边很久。
  • 阴云昏翠微:阴云使得翠微山色显得昏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以山水、隐逸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道士或僧人未遇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虚幻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条长满绿苔的小路和空无一人的门前,营造出一种幽静、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的感悟。最后两句“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寂和超脱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诗人选择了这条长满绿苔的小路作为背景,强调了其幽静和少有人迹的特点。
  2. 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到了门前,却没有人的足迹,暗示主人不在,可能是游方去了。
  3. 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人生虚幻的深刻认识,认为一生中的种种经历都是不真实的。
  4. 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寂和超脱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绿苔比作“衣”,赋予了绿苔以人的特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人间惟此路”与“长得绿苔衣”,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尘世虚幻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苔衣:象征幽静、少有人迹的小路。
  • 无行迹:象征主人的不在。
  • 松门:象征隐逸和超脱。
  • 阴云昏翠微:象征孤寂和超脱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苔衣”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幽静 C. 热闹 D. 忙碌
  2. 诗人为何“独倚松门久”? A. 等待朋友 B. 思考人生 C. 欣赏风景 D. 寻找灵感
  3. 诗中的“游方”指的是什么? A. 游山玩水 B. 云游四方 C. 游历名胜 D. 游学求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幽静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于武陵的《访道者不遇》都描绘了幽静的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而于武陵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尘世虚幻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