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时间: 2025-04-27 18:26:43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

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客飘飘岁载华,
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
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
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
宫观参差半隐霞。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客人漂泊在外,岁月如华丽的花朵般流逝,
正值寒食节,更加思念家乡。
黄莺在远处的别墅里啼鸣,伴随着柳树摇曳,
而人们在荒凉的坟墓旁哭泣,也有花在开放。
浑浊的水流从秦渠流向渭河,急促而去,
黄土飞扬,京洛的原野也显得斜斜的。
驱车向西去接近长安真好,
宫殿和观景楼隐约在霞光中。

注释:

  • 孤客:孤独的旅人,指作者自己。
  • 寒食:寒食节,春秋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祭奠祖先,禁火食冷。
  • 莺啼:黄莺的鸣叫,表示春天的到来。
  • 荒坟:荒凉的坟墓,暗指亡者。
  • 秦渠:指古代的水利工程,连接秦地和渭水。
  • 京洛:指的是古代的首都长安及其周边。
  • 宫观:指宫殿和观景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廷秀,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卢纶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家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

《寒食》作于寒食节,正值春天,诗人因身处他乡而倍感思念家乡和亲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寒食》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绵绵思念之情。诗中的“孤客”描绘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独感,随着寒食节的来临,这种孤独感愈加强烈。诗开头的“孤客飘飘岁载华”,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漂泊的无奈,接下来的“况逢寒食倍思家”则将思乡之情进一步放大。

接下来的两句“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对比了春天的生机与人间的悲伤。一方面,黄莺啼鸣,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另一方面,荒坟旁的哭泣则是对逝去亲人的追思,这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则描绘了自然景色,浑浊的水流和黄土飞扬,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流逝。而最后两句“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长安的美好愿望,长安在诗中不仅是地理的归宿,更是心灵的归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呈现出一种对家乡深切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客飘飘岁载华:孤独的旅人,随着岁月流逝。
  2. 况逢寒食倍思家:正值寒食节,更加思念家乡。
  3. 莺啼远墅多从柳:黄莺在远处的别墅啼鸣,伴随着柳树。
  4. 人哭荒坟亦有花:人们在荒凉的坟墓旁哭泣,花儿也在开放。
  5. 浊水秦渠通渭急:浑浊的水流从秦渠流向渭河。
  6. 黄埃京洛上原斜:黄土飞扬,京洛的原野显得斜斜的。
  7. 驱车西近长安好:开车向西接近长安真好。
  8. 宫观参差半隐霞:宫殿和观景楼隐约在霞光中。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春天的生机与死亡的悲伤进行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 拟人:将莺啼和人哭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相互交融。
  • 比喻:通过“岁载华”隐喻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他乡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深化了思乡之情,体现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客:象征着孤独与漂泊。
  • 寒食:象征着思念与传统。
  • 莺啼: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荒坟:象征着逝去与追思。
  • 浊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流逝。
  • 黄埃:象征着世事的变迁与无奈。
  • 长安:象征着归属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卢纶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庆
    • B. 思乡
    • C. 祝福
    • D. 祭祀
  3. 诗中的“莺啼”象征着什么?

    • A. 哀伤
    • B. 希望
    • C. 迷茫
    • D. 怒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葉紹翁的《寒食帖》

诗词对比: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现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感。
  • 《寒食帖》:通过寒食节的描述,展现了对故乡的怀念,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