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冲和先生》
时间: 2025-01-10 22:19:4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遇冲和先生
作者: 高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白话文翻译
冲和生于何代?有人说他游于东海。
他三次前往金殿,言语间便可拜见银青。
他自称掌握多种技艺,常常与神灵沟通。
即使是万乘之主也亲自来请教道理,六宫中的人都不敢聆听。
往昔他去往高空,现在又来这里见到他的形象。
头上戴着鹖鸟冠,手中摇着白鹤翎。
整日饮用美酒,不醉则不醒。
常常怀念鸡鸣山,每次诵读西升经。
轻拍背部思念离别,依然走出家门庭院。
如今再见他如此,曾经只是一颗客星。
注释
- 冲和:该诗的主人公,可能指代某位高人或隐士。
- 东溟:指东方的海洋,象征神秘和广阔。
- 金殿、银青:比喻高贵的地位和尊荣,可能指代皇帝或权贵。
- 万乘:指代拥有万乘之国的帝王,象征权力。
- 鸡鸣山:可能指代某地名,代表诗人心中的故土或理想之地。
- 客星:指流星,寓意短暂和渺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之,号穷睇,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五律,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和士人的豪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作者通过对冲和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道教和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遇冲和先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对人生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冲和这一角色,反映了对神秘智慧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金殿”和“万乘”象征了权力与尊荣,而“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的形象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既有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诗人对冲和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折射出一种人生哲学:尽管身处繁华,却依然渴望那份清净与自由。诗的最后两句,似乎更是对流星般短暂人生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探讨冲和的时代背景,设置了神秘的基调。
- 继而描绘冲和的地位与才能,强调其超然的智慧。
- 从万乘亲问道到六宫无敢听,表现了冲和的独特地位。
- 描述了冲和的装束与生活,进一步塑造其形象。
- 最后,诗人表达对冲和的怀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冲和的辉煌与现实的平淡形成对比,突出人生的无常。
- 象征:鹖鸟冠和白鹤翎象征着高洁与超然,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冲和的描绘,探讨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名利与清静之间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鹖鸟冠:象征高贵与独特,暗示一种超然的存在。
- 白鹤翎:象征自由与高洁,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醇酒:代表享乐与放纵,反映出对生活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冲和被描绘成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A. 世俗的权贵
B. 超凡脱俗的隐士
C. 战争中的英雄
D. 诗人的朋友 -
诗中提到的“鸡鸣山”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一种理想生活
C. 繁华的城市
D. 道教的圣地 -
诗中“万乘亲问道”表达了什么? A. 权力的虚无
B. 诗人的孤独
C. 对冲和的尊重
D. 人生的短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反映了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诗词对比:
- 高适的《遇冲和先生》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描绘了超脱的生活,但前者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后者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高适的作品情感更为细腻,而王维则更偏向于抽象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及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