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

时间: 2025-01-11 01:14:41

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

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锦。

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

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

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

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十七日 赵蕃 〔宋代〕

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 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锦。 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 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 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 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白话文翻译:

进入春天以来一直没有下雨,我忧心忡忡地担心着田地。几天之后,雨又连续不断地下起来。 今天早晨终于放晴了,这真是令人非常高兴,尽管我身体一直虚弱,但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 杏花刚刚开放就突然凋落了,桃李花又怎么能问今天和昨天的情况呢? 只有杨柳依然青翠,就像仍叔的儿子那样柔弱。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时间匆匆流逝,我为何还被束缚在这里? 尽管雨并没有让我感到厌烦,但忧愁又如何能避免呢?我又听到了林中鸠鸟的叫声。

注释:

  • 入春不雨忧在田:春天开始时没有下雨,诗人担心田地的农作物。
  • 数朝乃复相属连:几天后,雨又连续地下起来。
  • 今晨得晴绝可喜:今天早晨天气放晴,非常令人高兴。
  • 病体素羸犹著锦:尽管身体一直虚弱,但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
  • 杏花始开忽已落:杏花刚刚开放就突然凋落了。
  • 桃李安能问今昨:桃李花又怎么能问今天和昨天的情况呢?
  • 独余杨柳故青青:只有杨柳依然青翠。
  • 乃似仍叔之子弱:就像仍叔的儿子那样柔弱。
  • 春今二月已强半: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 匆匆何方为羁绊:时间匆匆流逝,我为何还被束缚在这里?
  • 雨虽未厌愁奈何:尽管雨并没有让我感到厌烦,但忧愁又如何能避免呢?
  • 又听仆仆林鸠唤:我又听到了林中鸠鸟的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创作于二月十七日,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天的一个特定日子里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入春不雨忧在田”和“春今二月已强半”等句,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天气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入春不雨忧在田”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切,而“今晨得晴绝可喜”则表现了诗人对天气好转的喜悦。诗中的“杏花始开忽已落”和“独余杨柳故青青”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恒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春不雨忧在田:诗人表达了对春天没有下雨的担忧,担心会影响田地的农作物。
  2. 数朝乃复相属连:几天后,雨又连续地下起来,诗人描述了天气的变化。
  3. 今晨得晴绝可喜:今天早晨天气放晴,非常令人高兴,诗人表达了对天气好转的喜悦。
  4. 病体素羸犹著锦:尽管身体一直虚弱,但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5. 杏花始开忽已落:杏花刚刚开放就突然凋落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6. 桃李安能问今昨:桃李花又怎么能问今天和昨天的情况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7. 独余杨柳故青青:只有杨柳依然青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恒常的思考。
  8. 乃似仍叔之子弱:就像仍叔的儿子那样柔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柔弱的感慨。
  9. 春今二月已强半: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0. 匆匆何方为羁绊:时间匆匆流逝,我为何还被束缚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11. 雨虽未厌愁奈何:尽管雨并没有让我感到厌烦,但忧愁又如何能避免呢?诗人表达了对忧愁的无奈。
  12. 又听仆仆林鸠唤:我又听到了林中鸠鸟的叫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亲近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中的“乃似仍叔之子弱”,将杨柳的柔弱比作仍叔的儿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桃李安能问今昨”中的“安能问今昨”,将桃李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中的“入春不雨”与“数朝乃复”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天气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短暂、自然恒常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杏花”、“桃李”、“杨柳”、“林鸠”等,都是诗中的重要意象。
  • 详细解释:杏花的开放和凋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桃李的无法问今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杨柳的青翠象征着自然的恒常,林鸠的叫声象征着自然的亲近感。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还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杏花始开忽已落”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恒常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由的渴望

  2. 诗中的“独余杨柳故青青”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恒常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由的渴望

  3. 诗中的“春今二月已强半”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恒常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由的渴望

答案:

  1. A. 生命的短暂
  2. B. 自然的恒常
  3. C.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二月十七日》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赵蕃的《二月十七日》与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对赵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有详细介绍。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王维的诗作,对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有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