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陕州姚中丞(时分司东都)》
时间: 2025-01-27 03:24: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陕州姚中丞(时分司东都)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八月天气肃,二陵风雨收。
旌旗阙下来,云日关东秋。
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
徘徊襟带地,左右帝王州。
留滞悲昔老,恩光荣彻侯。
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
白话文翻译:
八月的天气渐渐肃杀,二陵的风雨已经停止。
旌旗从阙门飘下来,云彩和阳光映照着关东的秋天。
我想起了当年禹的足迹,汉朝的台地上仍然留有旧丘。
我在这片襟带之地徘徊,左右便是帝王的州郡。
我因怀念过去而留滞,恩光早已照耀过侯爵。
我通过望着棠树,寄托我的相思与歌声。
注释:
- 肃:指天气的清冷。
- 二陵:指的是汉代的两座帝王陵墓。
- 旌旗阙:指皇宫的大门,旌旗飘扬象征着朝廷的威仪。
- 云日:指云彩和阳光,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 禹迹:指大禹治水的遗迹,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 汉台:指汉朝的宫殿遗址。
- 襟带:指地理位置,形容与帝王州相近的地方。
- 留滞:停留不前的意思。
- 棠树:棠树常用作思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石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学形式见长,作品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感悟。刘禹锡在唐代的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被誉为“刘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陕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在这段贬谪生涯中,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寄陕州姚中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深沉情感的诗,诗人在整首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回忆的结合,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八月的肃杀天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接着提到“旌旗阙”,描绘出宫廷的景象,反映出他对权力与荣华的向往和对往日的追忆。
“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通过这些历史典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相连,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此处不仅是对大禹治水的怀念,也是对汉朝辉煌的追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最后的“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结合,棠树成为思念的寄托,商声则象征着对故乡的向往与情感的寄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月天气肃: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氛围,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哀伤。
- 二陵风雨收:提到的二陵指的是汉朝帝王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与逝去的辉煌。
- 旌旗阙下来:暗示朝廷的威仪,表现出权力与荣耀的氛围。
- 云日关东秋:描绘出关东地区秋天的美丽景象,带有思乡的情感。
- 禹迹想前事: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伟大人物的敬仰。
- 汉台馀故丘:提及汉朝的遗址,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
- 徘徊襟带地:形容诗人在此地的彷徨与无奈。
- 左右帝王州:强调地理位置的显赫,但内心却无所归属。
- 留滞悲昔老:表达了因怀念往昔而感到的悲伤。
- 恩光荣彻侯:回忆过去的荣光与恩泽。
- 相思望棠树:通过自然意象寄托思念。
- 一寄商声讴:表达了通过歌声传递情感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云日关东秋”与“禹迹想前事”。
- 意象:使用“棠树”作为思念的象征,富有情感深度。
- 典故:借用大禹和汉朝的典故,增强历史感和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描绘了一个诗人在贬谪中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浓郁的乡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气肃:象征秋天的寒冷与萧瑟,暗示内心的孤独。
- 旌旗:象征权利与荣耀,反映对权力的渴望。
- 禹迹、汉台:历史的象征,代表辉煌与过去的荣耀。
- 棠树:思念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陵”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帝王陵墓? A. 隋代
B. 唐代
C. 汉代
D. 宋代 -
“云日关东秋”中的“云日”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花开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晴朗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棠树”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思念
C. 复仇
D. 财富
答案:
- C. 汉代
- C. 秋天的晴朗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登高》-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刘禹锡的《寄陕州姚中丞》和杜甫的《秋夕》,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刘禹锡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杜甫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