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梵院小轩》

时间: 2025-01-10 22:41:12

小轩含法界,万物眼中齐。

江拥龙沙起,天笼鹤岭低。

地偏人益少,林迥鸟能啼。

败叶随风尽,登临思却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轩含法界,万物眼中齐。
江拥龙沙起,天笼鹤岭低。
地偏人益少,林迥鸟能啼。
败叶随风尽,登临思却迷。

白话文翻译:

小亭子里蕴含着整个法界,万物在眼中齐全。
江水环抱着龙沙,云天笼罩着低矮的鹤岭。
大地偏僻,人却越来越少,树林幽静,鸟儿依然啼鸣。
枯败的树叶随着风飘散,登高望远让我感到迷茫。

注释:

  • 小轩:小亭子,指一个小的楼阁。
  • 法界: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世界。
  • 江拥龙沙:江水环绕着龙沙,形容江水的蜿蜒与景色。
  • 鹤岭:指山岭,隐喻高远之地,鹤常象征长寿与高洁。
  • 地偏人益少:偏远的地方人越来越少,表现出人迹罕至的冷清。
  • 林迥鸟能啼:幽静的林子里,鸟儿依旧在歌唱。
  • 败叶随风尽:凋落的树叶随风而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登临思却迷:登高望远,思绪却变得迷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是其中的意象如“鹤”、“龙沙”等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密切相关,鹤常被视为长寿与高洁的象征,而龙沙则与江河环绕的壮丽景观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为主,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洪朋游览大梵院时,感受到自然景观之美与人世间孤寂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梵院小轩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小轩与法界的对比,突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感。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江水与山岭的壮丽,表现出自然景色的雄伟和宁静,给人一种广阔而又清幽的感觉。接着,诗中提到“地偏人益少”,揭示了诗人对人世间孤独的感慨,尤其是在偏远地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稀少,令人感到失落。最后两句以“败叶随风尽”结束,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流逝,使得整首诗在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小轩含法界:小亭子里包罗万象,暗示着一种包容与深邃。
    2. 万物眼中齐:景象在眼中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统一。
    3. 江拥龙沙起:江水环绕着沙洲,展现自然的雄美。
    4. 天笼鹤岭低:天空覆盖在鹤岭上,意境深远。
    5. 地偏人益少:偏远的地方,人越来越少,表现孤独。
    6. 林迥鸟能啼:宁静的林间,鸟儿依然欢快地歌唱,增添生气。
    7. 败叶随风尽:凋零的树叶在风中飘散,显现时光的无情。
    8. 登临思却迷:登高望远,思绪却迷失,体现内心的困惑。
  • 修辞手法:

    • 比喻:法界的包容比喻了自然的广阔。
    • 对仗:如“江拥龙沙起,天笼鹤岭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孤独与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意象分析:

  1. 小轩: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2. 法界:代表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强调自然的包容。
  3. :象征着变化与流动,暗示时间的无情。
  4. 龙沙:象征着雄伟与壮丽,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5. 鹤岭:象征着长寿与希望,增添了诗的深意。
  6. 败叶:象征着生命的逝去,反映时光的流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轩”指的是: A. 一座大山
    B. 一座小亭子
    C. 一条河流
    D. 一片森林

  2. “地偏人益少”中的“益”字的意思是: A. 增加
    B. 减少
    C. 变化
    D. 继续

  3. 诗中描述的意境主要表现了: A. 热闹的城市生活
    B. 自然的宁静与人情的孤独
    C. 战争的惨烈
    D. 诗人的豪情壮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和宁静的心境。
  •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的结合。

诗词对比:
洪朋的《题大梵院小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展示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洪朋更强调人的孤独与无常,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

以上为对《题大梵院小轩》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