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泽(般涉调)》
时间: 2025-01-27 03:59:5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庆春泽(般涉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飞阁危桥相倚。人独立东风,满衣轻絮。
还记忆江南,如今天气。正白苹花,绕堤涨流水。
寒梅落尽谁寄。方春意无穷,青空千里。
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
白话文翻译:
飞阁和危桥相互依靠,独自站在东风中,衣服上满是轻盈的柳絮。
还记得江南的美景,如今的天气正好,白色的苹花绕着堤岸,流水渐涨。
寒梅已经落尽,谁来寄托我的思念?春意正浓,天空一片蔚蓝。
愁苦的草木依依,关城刚刚关闭。对着月光的黄昏,角声在烟雾中响起。
注释:
- 飞阁:高耸的楼阁,象征着美好的景色与繁华。
- 危桥:摇摇欲坠的桥,暗示着不安的心情。
- 轻絮:柳絮,春天的景象,代表着温暖和柔和的气息。
- 白苹花:白色的苹花,描绘春天的花朵,增添了生机。
- 寒梅:指寒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
- 关城:关口和城门,象征着隔离与关切。
典故解析:
- 江南:古代文人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南方水乡。
- 角声:古代乐器,常在夜晚或黄昏时分吹奏,增添了离愁与孤独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先,字公权,号云间,宋代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作品风格清新婉约。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与对春天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庆春泽》是一首典型的春日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向往以及对过去江南生活的深切怀念。诗中“飞阁危桥相倚”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的美,又暗示了内心的动荡不安。整首诗借助春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明媚又稍显忧伤的气氛。
诗中“寒梅落尽谁寄”,通过对寒梅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仿佛在问: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谁能寄托我的思念与愁苦?“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苦,关城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似乎在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在清新的春光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微妙联系,呼应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飞阁危桥相倚:描绘了高阁与桥的景象,象征着美丽与不安。
- 人独立东风,满衣轻絮:表现出作者在春风中孤独的情感,衣服上点缀的柳絮增添了春天的柔和。
- 还记忆江南,如今天气:回忆江南的美好,与现实对比,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 正白苹花,绕堤涨流水: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生机与活力。
- 寒梅落尽谁寄: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失去后的惆怅。
- 方春意无穷,青空千里: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天空辽阔,表达了无限的可能性。
- 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描绘了孤独的情景,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在黄昏时分对着月亮,角声在烟雾中响起,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飞阁”和“危桥”比喻美好与不安。
- 拟人:草木的“依依”传达出情感上的人性化。
- 对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好的怀念与对孤独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个体在自然与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情感。
意象分析:
- 飞阁:象征着美好的景象与理想。
- 寒梅:象征坚韧与孤独,代表着内心的情感。
- 白苹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东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同时也暗示着变化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梅”代表了什么?
- A. 美丽的景象
- B. 坚韧与孤独
- C. 春天的生机
- D. 人际关系的温暖
-
诗中“飞阁危桥相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不安
- C. 怀念
- D. 孤独
-
诗中提到的“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给人带来了怎样的氛围?
- A. 热闹
- B. 宁静与孤独
- C. 欢乐
- D. 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宋之问《渡汉江》
-
诗词对比:
- 张先的《庆春泽》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孤独感,但前者更侧重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忧伤,李白则通过月光和酒表达了对生活的洒脱与豁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