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
时间: 2025-01-25 23:3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
辛弃疾
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
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
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中断哀筝切。
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
白首路,长亭仄。
千树柳,千丝结。
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
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
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卷起尘土的日子里,便感到无尽的凄凉和行色匆匆。
我还记得明朝应有的仇恨,今晚的轻别让我心中难以释怀。
泪珠争相滑落,在烛光暗淡中,雁阵飞行,哀伤的筝声也戛然而止。
看那小舟在清溪中缓缓行驶,别催促它出发。
白发苍苍的路上,长亭似乎有些倾斜。
千树的柳枝,千丝万缕地交缠。
害怕行人向西离去,橹声渐渐消逝。
希望那些书卷不要让诗酒玷污,玉阶上也不相信仙凡的隔离。
但从今往后,我愿与你相伴,真是美好的月光。
注释:
- 尘土:指风沙和灰尘,象征凄凉与不安。
- 明朝:古代指代未来的意思。
- 珠泪:形容泪水,暗示悲伤。
- 华烛:指蜡烛,象征光明与希望。
- 扁舟:小船。
- 长亭:指送别的地方,常用于古代送别诗中。
- 黄卷:书卷的颜色,象征诗书。
- 玉阶:指高贵的地方,象征高洁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深刻,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辛弃疾的创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送别友人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时值南宋时期,国势衰弱,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送别词,诗人在送别友人时,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思考。开篇的“尘土西风”以具象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孤寂与不安。在回忆过去的“明朝应恨”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惋惜。
“珠泪争垂华烛暗”的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泪水与烛光交织,形成一种悲凉的美感。在“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中,诗人对行人的离去感到惋惜,舟歌的消逝更是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情绪。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离别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最后两句“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美好的期待,虽然离别在即,但友情的纽带却依然紧密相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土西风:描绘送别时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 明朝应恨:暗示对未来的担忧与对离别的无奈。
- 珠泪争垂华烛暗:形象地表达了因离别而流下的泪水,烛光暗淡,意喻心情沉重。
- 扁舟幸自涩清溪:小舟在清溪中行驶,象征着一种静谧与宁静,反衬出内心的波澜。
- 白首路,长亭仄:长亭送别,白头路,暗示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无情。
- 千树柳,千丝结:柳树的意象传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 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以及棹歌声渐渐消失的悲伤。
- 黄卷莫教诗酒污:希望不让诗酒玷污自己的情感,强调情感的纯粹。
- 玉阶不信仙凡隔:传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理想与现实并不一定有隔阂。
- 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结尾展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友情的力量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泪”比喻眼泪,形象生动。
- 拟人:如“千树柳,千丝结”,赋予柳树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很好的对仗,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人在离别中思考人生,抒发情感,展现出豪放而又细腻的个性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土:象征困扰与纷扰的生活。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珠泪:象征悲伤与离别。
- 华烛:象征希望与光明。
- 扁舟:象征人生的旅程与无常。
- 千树柳:象征依依不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下列哪一项是《满江红》的主题? A. 离别的惆怅
B. 对国家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爱情的抒发 -
填空题:诗中“珠泪争垂”表现了诗人对__的情感。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地方。(对/错)
答案:
- A
- 离别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 王之涣
- 《临江仙》 - 冯延巳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
- 《临江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往事的怀念,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辛弃疾研究文献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满江红》的详细解析与介绍,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诗词的精髓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