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保宁聪老》
时间: 2025-01-10 22:2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保宁聪老
作者:刘克庄
秣陵一见叹魁梧,每恨斯人不业儒。
几度剧谈俱抵掌,有时大醉劝留须。
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
我已休官师退院,肯来林下卓庵无。
白话文翻译
我在秣陵见到你时不禁赞叹你的魁梧身材,心中却又遗憾你没有成为一名儒生。我们几度畅谈时总是志同道合,偶尔大醉时更是劝你留宿。回想起一起探梅时的情景,我还记得你陪着我走山路的情景,煨芋的缘由也是因为我们共同围坐在地炉前。我已经辞去官职,退隐到山林中,难道你不愿意来我的小庵聚聚吗?
注释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一带。
- 魁梧:形容人高大壮实。
- 业儒:指从事儒家学术,成为儒生。
- 剧谈:激烈而深入的谈话。
- 抵掌:形容热烈的赞同或共鸣。
- 探梅:指冬春之际去赏梅。
- 煨芋:指用火煮芋头,一种食物,通常在冬季食用。
- 退院:辞去官职,隐居于山林。
- 卓庵:小庵,指简陋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游,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风格雄浑,语言精炼。刘克庄在诗歌中经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与敬重,这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均有体现。
创作背景
《怀保宁聪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际。刘克庄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辞官隐居,内心更加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闲暇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怀保宁聪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首联“秣陵一见叹魁梧”,开篇便引出对友人的赞美,展现出他对朋友身材的欣赏,而后又流露出对其未能成为儒生的惋惜,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回忆了与朋友的几次相聚,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温馨的场景,展现了他们志趣相投的亲密关系。而“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他们在一起时的快乐与和谐,仿佛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最后两句“我已休官师退院,肯来林下卓庵无”,诗人虽已隐居,但仍希望友人能够与他共聚林中,享受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这不仅是对友谊的期待,也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秣陵一见叹魁梧:在秣陵地区第一次见到朋友,感叹他的体态魁梧。
- 每恨斯人不业儒:每次见到他都感到遗憾,他没有成为一名儒生,未能追求更高的理想。
- 几度剧谈俱抵掌:我们几次深入交谈,彼此十分投合。
- 有时大醉劝留须:有时喝醉酒时,劝他留宿。
- 探梅尚忆陪山屐:回想起一起去看梅花时,他陪着我走山路。
- 煨芋何因共地炉:我们围坐在地炉旁煨芋,分享温馨的时光。
- 我已休官师退院:我已经辞去官职,隐居于山林。
- 肯来林下卓庵无:你愿意来我的小庵一起聚聚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煨芋何因共地炉”,形式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魁梧”形容友人的形象,生动而直接。
- 细节描写:如“探梅尚忆陪山屐”,通过细节让人感受到画面感和温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诗人在反思个人选择的同时,也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高洁和友谊,代表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地炉:象征温暖与亲密,体现了人际间温暖的交流。
- 山屐:代表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暗示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秣陵一见叹魁梧”中的“魁梧”指的是:
A. 瘦弱
B. 高大壮实
C. 矮小
D. 美丽 -
诗人希望朋友来林下聚会,是想表达:
A. 对友人的依赖
B. 对隐居生活的享受
C. 对庙宇的向往
D.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
“煨芋何因共地炉”中的“煨芋”主要体现了:
A. 朋友间的分享与亲密
B. 厨艺的高超
C. 饮食文化的丰富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依依不舍。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充满了对于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与《怀保宁聪老》主题相似,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感悟。李白的诗中更强调旅途的壮阔,而刘克庄则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与温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