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俗老僧》

时间: 2025-01-10 19:01:23

雪发不长寸,秋寒力更微。

独寻一径叶,犹挈衲残衣。

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还俗老僧
作者: 杜牧 〔唐代〕

雪发不长寸,秋寒力更微。
独寻一径叶,犹挈衲残衣。
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头发已经白如雪,长得却不及一寸,秋天的寒冷使得我的身体更加虚弱。我独自一人寻觅那条满是落叶的小径,仍然提着那件破旧的僧衣。傍晚时分,身处于千峰万岭之中,却不知道自己该向哪里归去。

注释:

  • 雪发:形容头发白得像雪。
  • 不长寸:头发虽白却不长,表示年老。
  • 秋寒:秋天的寒气,暗示气候的凛冽和个人的衰弱。
  • 独寻一径叶:独自寻找一条落叶的小路。
  • 犹挈衲残衣:仍然提着破旧的僧衣,表示身份和生活状况。
  • 日暮千峰里:傍晚时分身处于千山万水之间。
  • 不知何处归:不知道该回到哪里,体现了迷茫感。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个人的孤独和对归属感的追寻。作者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个体情感和社会现实,表达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号樽后,扬州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绝妙的诗词和清晰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感情,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牧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为一名曾经的僧人,杜牧在诗中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如今孤独的状态。

诗歌鉴赏:

《还俗老僧》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老年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首句“雪发不长寸”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年岁,白发象征着衰老,而“不长寸”则蕴含着对时间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的“秋寒力更微”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秋天是凋零的季节,寒冷的气候使人感到脆弱,正如诗人的心境。诗人独自寻觅落叶的小径,落叶在这里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犹挈衲残衣”则透露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现实的无奈,尽管已经还俗,但曾经的僧衣依然留存,仿佛是他内心深处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日暮象征着生命的黄昏,千峰则代表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幻,诗人面临的迷茫与无助感油然而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对人生哲学的探讨,展现了杜牧作为诗人的深刻与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发不长寸”:白发如雪,短得不足一寸,意味着年老、衰弱。
    • “秋寒力更微”:秋天的寒冷使得身体更加虚弱,暗示生理上的不适。
    • “独寻一径叶”:独自寻找一条被落叶覆盖的小路,表现孤独和无助。
    • “犹挈衲残衣”:仍然提着破旧的僧衣,象征着对过去身份的怀念。
    • “日暮千峰里”:傍晚时分置身于千山万水之间,表示孤独和迷茫。
    • “不知何处归”: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体现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和迷失。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雪发”形象地描绘了老人的白发。
    • 对仗的手法在“日暮千峰里”与“不知何处归”之间形成立体的意境。
    • 意象丰富,如“秋寒”、“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围绕孤独、迷茫与对人生的思考展开,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雪发:白发象征衰老、无奈。
  • 秋寒:暗示生命的凋零、孤独。
  • 落叶:象征时间流逝、生命的短暂。
  • 日暮:象征生命的黄昏、归属感的缺失。
  • 千峰:代表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发不长寸”中的“寸”指的是: A. 长度单位
    B. 一种情感
    C. 季节
    D. 食物

  2. 诗中提到的“秋寒”主要是表现: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D. 热情

  3. 诗人提着的“残衣”象征的是: A. 财富
    B. 过去的身份
    C. 未来的希望
    D. 亲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也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特别是对衰老的反思。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虽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