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白话文翻译
我仰望天空,询问真正的主宰,这条路是为谁而开?
峡谷的颜色向天际延伸,江水的声音在大地上翻滚而来。
孔明对此深有意图,钟会又有什么才能呢?
相信这不是人间的事,悲伤的歌就交给酒杯吧。
注释
- 真宰:真正的掌控者或主宰。
- 峡色:峡谷的颜色,指的是山水的景色。
- 江声:江水流动发出的声音,形容水势浩大。
- 孔明:指诸葛亮,蜀汉丞相,智者。
- 钟会:历史上蜀汉的将领,才华不及孔明。
- 信此非人事:相信这不是人间所能掌控的事情。
- 悲歌付一杯:将悲伤的歌交给酒杯,意指借酒消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风格深沉,常有感慨和忧伤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背景,诗人以蜀地为题材,借用历史人物,反映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入蜀》这首诗通过对蜀地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开头两句“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表明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似乎在追问历史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接下来的两句“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生动地描绘了蜀地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川的雄伟与江水的奔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进一步,诗人提到孔明和钟会,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孔明的智慧与钟会的庸才形成对照,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惋惜。最后一句“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选择借酒消愁,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悲观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望空问真宰:诗人仰望天空,向宇宙的主宰提问,表现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
- 此路为谁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质疑人生的方向和目的。
- 峡色侵天去:描绘蜀地的自然景色,表达自然的壮丽。
- 江声滚地来:强调江水的浩大声势,渲染环境的氛围。
- 孔明深有意:提到智者孔明的深思熟虑,暗示历史的智慧。
- 钟会亦何才:反问钟会的才能,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无奈。
- 信此非人事:对人事的否定,感叹历史的无情。
- 悲歌付一杯:选择以酒解愁,表现对人生的放弃。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伤。
意象分析
- 峡色:象征蜀地的壮丽与险峻,表现自然的力量。
- 江声:代表着历史的流逝与变迁,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 孔明:象征智慧与谋略,表达人对智者的追慕。
- 钟会:象征平庸与无能,表现出历史的对比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真宰”指的是哪位人物?
- A. 诸葛亮
- B. 上帝
- C. 自然
- D. 诗人自己
-
诗中“峡色侵天去”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大海
- B. 高山
- C. 河流
- D. 城市
-
诗的最后一句“悲歌付一杯”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人生的乐观
- B. 对命运的无奈
- C. 对酒的喜爱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入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但杜甫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叉则更加关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