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辞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5 23:3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辞四首 其一
作者: 宋濂
步月空阶下,蟋蝍迫人啼。
急扶邛竹杖,越过画楼西。
登楼望南山,山峰如髻丫。
西头云起处,定自故人家。
谁家采莲女,面如白玉盘。
相对悄无语,风吹荷叶翻。
晓行秋川上,无柰秋色何。
芙蓉难堪折,却愁零露多。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走下空荡的台阶,蟋蟀在旁边不停地鸣叫。急忙扶着竹杖,越过画楼向西走去。登上楼台眺望南山,山峰像女子的发髻一样。西边云彩升起的地方,想必是朋友的家。那是谁家的采莲女,面容如白玉般洁白。我们默默对视,风吹动着荷叶发出翻动的声音。早晨走在秋天的河川上,怎能不感慨秋色的萧瑟。芙蓉花难以忍受折断,却愁苦于露水太多。
注释:
- 步月:在月光下行走。
- 空阶:空荡的台阶。
- 蟋蝍:蟋蟀,一种虫鸣声。
- 邛竹杖:用邛竹制作的杖,常用于拄杖行走。
-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 南山:指南方的山。
- 髻丫:女子的发髻。
- 采莲女:采莲的女子,象征纯洁美丽。
- 芙蓉:荷花,常用以比喻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濂(1310年-1381年),元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江西,晚年归隐于浙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代,时代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自然景色描绘内心情感,反映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首联通过描绘夜晚的环境,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孤独,蟋蟀的鸣叫更添了几分寂寥。接着,诗人借助“登楼望南山”引出对故人的思念,南山的形象与朋友的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亲切的联系。
在对采莲女的描绘中,诗人用“面如白玉盘”来形容她的美丽,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此时,尽管两人相对无语,却因风吹荷叶而产生的声响,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传递出一种默契与相知。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无奈,芙蓉花的脆弱与露水的沉重,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难以把握的美好。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达了对人情和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月空阶下”:在月光下走下空旷的台阶,营造出寂静的夜晚氛围。
- “蟋蝍迫人啼”:蟋蟀在旁边鸣叫,增添了孤独感。
- “急扶邛竹杖”:急忙借助竹杖,表现出行走的艰辛。
- “越过画楼西”:向西方的楼阁走去,暗示着某种归属感。
- “登楼望南山”:登上楼台,眺望南方的山,展现思乡之情。
- “山峰如髻丫”:山峰形似女子的发髻,富有诗意。
- “西头云起处”:西边升起的云彩,引人想起故人。
- “定自故人家”:那云彩的地方必是老朋友的住所。
- “谁家采莲女”:提及采莲女,暗示纯洁与美丽。
- “面如白玉盘”:形容其面容美丽,光洁如玉。
- “相对悄无语”:两人默默相对,无话可说。
- “风吹荷叶翻”:风中荷叶翻动,暗示心中涟漪。
- “晓行秋川上”:在秋天的清晨走在河边。
- “无柰秋色何”:感慨秋色的无奈与萧瑟。
- “芙蓉难堪折”:荷花难耐被折。
- “却愁零露多”:却因露水太多而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峰如髻丫”,将山峰比作发髻,生动形象。
- 拟人:“风吹荷叶翻”,赋予自然界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孤独。
- 蟋蟀:代表秋夜的寂寥。
- 南山:象征乡愁与归属。
- 采莲女:象征纯洁与美丽。
- 芙蓉:象征脆弱与美好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蟋蝍”指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虫
C. 一种鸟
D. 一种草 -
诗中提到的“采莲女”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纯洁与美丽
C. 伤心
D. 远方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思乡与人生感慨
C. 爱情的甜蜜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采用了更直接的情感表达。
- 杜甫《春望》:在国家动荡中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元代文学研究》
- 《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