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矶》
时间: 2025-01-11 21:3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鱼矶
作者:倪德元 (宋代)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钓鱼矶的悠闲与愉悦,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和钓鱼的乐趣,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注释
- 以文会友:以文学交朋友。
- 宽我老怀:宽慰我年老的心怀。
- 盍簪:盍,何;簪,插入头发的饰物。
- 鼍鼓:鼍是一种蛙,鼓声可指打鼍鼓,形容鼓声响亮。
- 玉斝:玉制的酒杯。
- 千仞插天:形容山势陡峭高耸。
- 信知:确实知道。
- 神禹:传说中的大禹,因治水而著称。
- 黯然:感到忧伤。
- 波光照影:波光粼粼,水中的影子。
- 岚气逼人:山间雾气逼近,形容气候的变化。
- 桃花:桃花盛开,象征春天和美好。
- 秦人:指古代的秦国人,可能与山水隐居有关。
- 家童:家中的小孩。
- 山殽蔌:山中的野菜和蔬菜。
- 稚子属文:小孩在玩耍。
- 归棹:划船回家。
- 古今会合:古今相遇,意指难得的缘分。
- 郭君退翁:指郭退翁,文人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德元,字君谦,号松溪,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浙江,擅长山水诗,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雅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钓鱼矶》创作于一个闲适的春日,作者在钓鱼矶游玩,感受自然之美,思念友人,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的情感。
诗歌鉴赏
《钓鱼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精细的描绘,展现了钓鱼矶的壮丽景色,千仞的山壁、波光粼粼的水面,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作者在此赋予自然以生命,使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友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与友人共饮,作者感叹岁月流逝,生出忧愁,然而这些忧愁在友谊的陪伴中得以宽慰。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致与人事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尤其是对桃花的描摹,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增添了诗的柔和与美好。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自然,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极具画面感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以文会友真足乐:通过文学交朋友,真是最大的乐趣。
- 宽我老怀百岁忧:这让我老年的心情得到了宽慰,减轻了对人生百年忧虑的感受。
- 盍簪况乃席,注黄流:何不插上簪子,喝黄酒来助兴。
- 击鼍鼓,满酌玉斝罗珍羞:击打鼍鼓,杯中美酒珍肴尽情畅饮。
- 溪回断岸颠崖出,千仞插天如立壁:溪水环绕,悬崖高耸,直插蓝天,如同立起的墙壁。
- 信知神禹疏凿功,悬溜黯然长湛碧:我知道大禹的治水功绩,河水悬流,长久而清澈。
- 波光照影肝胆寒,岚气逼人毛发立:波光照影,令人心胆俱寒;山雾逼近,让人毛发竖起。
- 第恐喧呼鸟雀惊,行随湍急:只怕喧闹声会惊动飞鸟,随着湍急的水流而去。
- 桃花,徘徊一望朝霞赤:桃花在晨曦中徘徊,映衬出红色的朝霞。
- 疑有秦人住洞天,来舣舟携酒入:疑似有秦人隐居于此,来此停舟携酒而入。
- 花洞落红,铺万里:花瓣飘落,铺满万里江面。
- 家童采山殽蔌,稚子属文资戏剧:家中的孩子在山中采摘野菜,小孩们在玩耍嬉戏。
- 须臾岭头新月上,归棹将诗写岩石:不久,山顶的新月升起,划船归来,诗句写在岩石上。
- 春光都来无百日,忧愁风雨十居七:春光虽好,却没有百日,忧愁如风雨常伴。
- 古今会合不易得,邂逅今成昔:古今相聚实属不易,今天的相遇如同昨日的重现。
- 郭君退翁世贤,我欲从之终吾年:我愿追随郭退翁这样的贤人,直到老去。
- 年年与君来载酒,此乐人间岂常有:年年与您一同携酒而来,这样的乐趣人间难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融合,如“千仞插天如立壁”。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如“波光照影肝胆寒”。
- 对仗:如“溪回断岸”与“千仞插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友谊的珍贵,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与美好,代表着希望和生命。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波光:代表着美好与宁静,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仞插天”形容什么? A. 高耸的山壁
B. 流动的溪水
C. 美丽的桃花 -
“以文会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只重视金钱
B. 崇尚友情与文化
C. 喜欢喧闹 -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沙漠
B. 山水
C. 城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思念,但苏轼的作品更加强调了天气变幻对心情的影响,而倪德元则更侧重于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岁月的感慨。
粗略解读
两位诗人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各自对自然和人情的理解与感受,反映出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