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和黄侍郎畴若见贻生日韵)》

时间: 2025-04-27 10:49:18

万里载浮名。

忆昔从容下帝京。

冉冉七年如昨梦,分明。

赢得存存夜气清。

谁使滥专城。

有罪当诛尚薄刑。

细数当时同省士,皆卿。

落落韵阳独九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和黄侍郎畴若见贻生日韵)
作者:魏了翁

万里载浮名。
忆昔从容下帝京。
冉冉七年如昨梦,
分明。
赢得存存夜气清。
谁使滥专城。
有罪当诛尚薄刑。
细数当时同省士,
皆卿。
落落韵阳独九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人生的感慨。诗中提到,自己曾在帝京中从容不迫地生活,然而七年如同一场梦,似乎转瞬即逝。尽管如此,仍然能够感受到清新的夜气。诗人感叹那些滥用权力的人,有罪应当受到惩罚,但往往惩罚很轻。回想起当年同省的士人,都是有志之士,然而自己却在韵阳独自一人,感到寂寥无比。


注释

  • 万里载浮名:形容名声如浮云,远离实际,意指人生在世,名声远不如实质。
  • 忆昔:回忆过去。
  • 冉冉七年如昨梦:时间悄然流逝,七年如同昨天的梦境,意指时间过得飞快。
  • 存存夜气清:夜晚的气息清新,象征着一种宁静的心境。
  • 滥专城:滥用权力而专横的城池,指代那些权势滥用之人。
  • 有罪当诛尚薄刑:应受惩罚的罪行却往往受到轻微的惩罚,反映出世事的不公。
  • 细数当时同省士:回忆当年与自己同在一个省的士人们。
  • 皆卿:称呼那些士人,表示对他们的重视与怀念。
  • 落落韵阳独九龄:韵阳指代诗人所在之地,九龄意味着诗人的孤独与年华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5-1290),字子文,号了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诗人生日之际,借黄侍郎的韵作而成。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南乡子》通过回忆与感慨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的“万里载浮名”便揭示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强调了名声的虚幻与人生的短暂。接着通过“忆昔从容下帝京”,表现出他曾经的潇洒与自由,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冉冉七年如昨梦”,不仅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描绘,也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思。七年时间在梦中一瞬即逝,给人以深深的思索。此后,诗人提到“存存夜气清”,在怀念的同时,仍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清新气息,表现出一种矛盾而又清新的心境。

而“谁使滥专城”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认为滥用权力的人应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现实却常常是“尚薄刑”,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混乱。最后几句“细数当时同省士,皆卿”将目光转向曾经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怀念与敬重,情感深厚而真挚。

整首词用词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魏了翁作为词人的深厚功底与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载浮名:人生名声如浮云,遥远而不实。
  2. 忆昔从容下帝京:回忆过去在帝京生活的从容态度。
  3. 冉冉七年如昨梦:七年时光如梦般迅速流逝。
  4. 分明:清晰可感的往昔。
  5. 赢得存存夜气清:尽管岁月流逝,依然能感受到清新的气息。
  6. 谁使滥专城:质疑那些滥用权力的人。
  7. 有罪当诛尚薄刑:应受惩罚的罪行却常常被轻视。
  8. 细数当时同省士,皆卿:回想同省的士人,皆是有志之士。
  9. 落落韵阳独九龄:在韵阳独自一人,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罪当诛尚薄刑”,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万里载浮名”将名声比作浮云,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谁使滥专城”,引发读者对权力滥用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理想与友人的怀念,展现出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名:象征虚幻的名声,反映出对名利的淡漠。
  • 帝京:代表着繁华与荣耀,亦是过往的象征。
  • 夜气清:象征宁静、清新,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
  • 滥专城:象征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反映社会的混乱。
  • 同省士:代表志同道合的友人,传达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里载浮名”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名声的虚幻
    B. 人生的短暂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现实的批判

  2. 诗人对“滥专城”的态度是: A. 支持
    B. 质疑
    C. 无所谓
    D. 赞美

  3. 诗中“细数当时同省士,皆卿”表达了诗人对同道中人的: A. 忘记
    B. 怀念
    C. 嫉妒
    D. 排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李清照的作品对比:两位词人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爱情的描绘,而魏了翁则更注重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回忆。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魏了翁词研究》
  3. 《古典诗词鉴赏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