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
时间: 2025-01-11 07:45:1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分水岭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
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
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
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
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并深波不生。
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
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
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
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条高耸的分水岭,它的高低与云朵平齐。山上有两条流动的河水,因地势的不同而向东西两边倾斜。早上水源相同,到了晚上却因河流的分离而情感遥隔千里。风雨各自不同,波澜互相惊动。水流的势头高猛奔涌,而曲折的水流则已回旋缠绕。偶尔遇到路上的石头,水流被阻碍,变得曲折不已。有时会遇到孔穴,发出呜咽的声音。浅薄的水流没有用处,奔波忙碌又能得到什么呢?井中的水团团而聚,已经不再分东西。上面是美人的心意,水中映照着孤独的月光。旋风四面八方袭来,深邃的波涛却无法形成。坚冰在某一时刻合成,井水因深而不结冰。整年取水却没有耗尽,也不再盈满。五月的金石在阳光下熔化,既寒又清。时势容易改变,但本性难以改变,虽然改了地方,却不改名字。就像北极一样坚定,如同烧灼的玉石般晶莹。君门的客人如流水般,日夜随势而行。君看守心的人,井水便是对君的盟约。
注释:
- 崔嵬: 高耸的样子,形容山的高度。
- 分水岭: 自然地理特征,水流分支的地方。
- 呜咽声: 低沉的哭泣声,形容水流经过孔穴时的声音。
- 褊浅: 浅薄,形容水流的深度。
- 团团井中水: 比喻井水的聚集,不再分流。
典故解析:
“分水岭”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水流分岔的地方,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分岔。诗中涉及的“美人意”和“孤月明”也暗含了对爱情与孤独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倡诗歌的社会功能。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稹的中年时期,正值其文学事业的巅峰,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分水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开篇描绘分水岭高耸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和壮丽,接着通过流水的分流,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分岔,诗人以此引发对情感与命运的深思。诗中“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一句,生动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变化与距离感。风雨的不同,波澜的相背,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后面的描述如“团团井中水”、“旋风四面起”则进一步探讨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显示出诗人对情感的细腻体察。
诗的最后,诗人回归到“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通过井水的意象,表达了对情感忠贞的期盼与承诺,体现了诗人对真挚情感的珍视。这首诗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形式优美而内容深刻,展现了元稹深厚的文学素养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崔嵬分水岭: 描绘分水岭的高耸,突显自然之美。
- 高下与云平: 比喻水岭的高度与天空的云平齐,增加了雄伟感。
- 上有分流水: 提到水流的分叉,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 东西随势倾: 水流因地势而分,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 朝同一源出: 早上水流相同,表达人际关系的亲近。
- 暮隔千里情: 晚上因水流分开,暗示感情的疏远。
- 风雨各自异: 不同的风雨象征人生的不同境遇与挑战。
- 波澜相背惊: 水流的波动,表现情感的波动。
- 势高竞奔注: 强劲的水流象征着追求的激情。
- 势曲已回萦: 曲折的水流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自然景观比拟人生的选择与情感。
- 拟人: 水流与风雨被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
意象分析:
- 分水岭: 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分岔。
- 流水: 代表感情的流动与变化。
- 井水: 代表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是什么?
- A. 山脉
- B. 分水岭
- C. 湖泊
-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亲近
- B. 疏远
- C. 冷漠
-
诗中提到的“井水”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忠诚
- C. 知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同为唐代诗人,二人虽风格相似,但白居易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描写,而元稹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上均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