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

时间: 2025-01-27 04:40:07

病卧东斋怕揽衣,年来真与世相违。

横林蠹叶秋先觉,别浦骄云暝不归。

岁月惟须付樽酒,江山竟是属渔矶。

邻翁一夕成今古,愈信人生七十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卧东斋怕揽衣,
年来真与世相违。
横林蠹叶秋先觉,
别浦骄云暝不归。
岁月惟须付樽酒,
江山竟是属渔矶。
邻翁一夕成今古,
愈信人生七十稀。

白话文翻译

我病卧在东斋,怕随意揽衣起身,
这些年来,真的与世俗相违背。
横林中的虫子啃食着秋叶,
别浦的骄云在黄昏时分不肯归去。
岁月只需交给酒樽,
江山终究还是属于渔翁的栖息地。
邻居老翁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历史,
更加相信人生七十年实在是稀少。

注释

  • 病卧:生病卧床。
  • 东斋:东边的书斋,诗人所处的地方。
  • 揽衣:起身时随意揽衣,形容无心起身。
  • 横林蠹叶:指横在林间的虫子啃噬秋天的树叶。
  • 骄云:指傲慢的云彩。
  • 樽酒:酒樽,指酒。
  • 渔矶:渔翁的栖息之地,意指自然的宁静。
  • 邻翁一夕成今古:指邻居老翁在一夜之间成为历史的象征。
  • 七十稀:指人生七十岁以上的人很少,强调生命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边塞诗,也有细腻婉约的山水田园诗。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沦陷、战乱频仍的年代,他的作品深受历史与个人情感的影响。

创作背景

《病卧》是陆游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病重时的心境。他在诗中表达了与世隔绝的孤独感,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病榻之上,借诗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病卧》通过对病痛与孤独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陆游表现出对病痛的无奈与对世俗的抗拒,表明自己因病而无法参与到世俗生活中去。在感知秋天的变化与自然的冷酷时,他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虫蚀秋叶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中的“岁月惟须付樽酒”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似乎在告诫自己,既然生命短暂,何不借酒消愁,尽享当下。

后半部分,邻翁一夕成今古的描写则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传达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陆游在此强调人生的稀有与珍贵,尤其是到达七十岁以上的人更是凤求凰。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哲思与对人事变迁的敏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卧东斋怕揽衣:病重在东边的书斋,生病后不敢随意起身。此句表现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与无奈。
  2. 年来真与世相违:多年与世俗生活渐行渐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3. 横林蠹叶秋先觉:秋天的到来,虫子早已开始啃食树叶,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4. 别浦骄云暝不归:傲慢的云彩在黄昏时分不肯归去,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气氛。
  5. 岁月惟须付樽酒:对岁月的无奈,转而寄情于酒,体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6. 江山竟是属渔矶:自然的宁静与安逸,表明诗人心灵的归属。
  7. 邻翁一夕成今古:邻居老翁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8. 愈信人生七十稀:强调人生的珍贵,感慨人到七十岁者已为稀有,表达对生命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短暂的存在,突出生命的脆弱。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工整的形式,使语言更富韵律感。
  • 拟人:虫子啃食秋叶,赋予自然以生命的动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病痛的体验,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叹息。诗人以豁达的姿态面对人生的无常,表达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病卧:象征着身体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
  2. 东斋: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远离世俗的理想。
  3.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夕阳。
  4. 樽酒:象征着对生命的释然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5. 渔矶:代表着自然中的宁静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对病痛的态度是?
    A. 无奈
    B. 绝望
    C. 兴奋
    D. 忽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邻翁一夕成今古”主要表达了对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人认为人生七十岁的人很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人生的短暂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写景抒怀,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陆游《病卧》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病痛,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社会的关怀。这种对比展现了两位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侧面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