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1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
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
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
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
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关心。边邮和京城的消息怎么那么近呢,警报已经很少,吉祥的言语反而多了。有人说君王依旧英明神武,宰相已经安然和谐。年轻的陈谏议正值盛壮,应该去边塞效力,而我却因年老体衰懒于出门。如果去问乡村的老者,他们只会说我的头发已变得灰白。
注释
- 边邮:指边疆与京城之间的邮递,表明信息传递的迅速。
- 警报全稀:警报很少,意味着边境安宁。
- 君王自神武:君主依旧英明神武,显示对君主的赞美。
- 宰相已安和:宰相处理政务安稳和谐。
- 子方:指年轻的陈谏议。
- 乘塞:指在边塞任职或出征。
-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
- 翘材:有才能的年轻人。
- 村叟:乡村的老人,象征智慧与经验。
- 颜发转苍皤:形容头发变白,象征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师望,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慧,曾任多职。刘克庄的诗风以深沉、豪放著称,兼具文采与气魄,尤以边塞诗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边疆局势复杂的时期,诗人对国家的未来和边疆的安危表示关心。陈谏议即将赴边任职,诗人以此寄语,表达对年轻才俊的期待和对自己年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才俊与年老作者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怀。诗人首先通过“边邮京递近如何,警报全稀吉语多”两句,传达了边疆的平安与安稳,表现出对国家局势的乐观态度。接着,诗人提到“上说君王自神武,下云宰相已安和”,显示出对君主和宰相的信任与赞赏,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又反映出自己对年轻人的羡慕与对衰老的无奈。“子方盛壮宜乘塞,吾迫龙钟懒出窝”,此句对比鲜明,年轻的陈谏议理应去边疆建功立业,而年老的诗人则感到力不从心,成为了“懒出窝”的龙钟老人。
最后,“若谒翘材问村叟,为言颜发转苍皤”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乡村的老者虽有智慧,但也无法逆转衰老的现实。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无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邮京递近如何:问边疆与京城之间的消息传递情况,暗示关心国事。
- 警报全稀吉语多:警报减少,吉祥的言语增多,表明局势安宁。
- 上说君王自神武:赞美君王仍然英明神武,显示出对君主的信任。
- 下云宰相已安和:宰相治理安稳,表明国家政治的稳定。
- 子方盛壮宜乘塞:年轻的陈谏议正值壮年,适合去边塞任职。
- 吾迫龙钟懒出窝:我年老体衰,懒于出门,表现出对自身状态的无奈。
- 若谒翘材问村叟:如果去问有才能的年轻人和乡村的老人。
- 为言颜发转苍皤:他们只会说我头发变白,感叹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的陈谏议与年老的诗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衰老的无奈。
- 比喻:用“龙钟”形容年老的状态,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上说”、“下云”等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局势的描绘和对年轻才俊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自我衰老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邮:象征信息的迅速传递,反映国家的安宁。
- 君王:代表统治者的威望与能力。
- 宰相:象征正治的稳定。
- 年轻人:代表着朝气与希望。
- 苍皤: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方”指的是谁? A) 年轻的陈谏议
B) 诗人自己
C) 一位乡村的老者
D) 宰相 -
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态度是: A) 悲观
B) 中立
C) 乐观
D) 不关心 -
“吾迫龙钟懒出窝”中“龙钟”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武器
D) 动物
答案
- A) 年轻的陈谏议
- C) 乐观
- B) 老年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作品,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展现对前途的期待。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感受到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王之涣
- 主题:都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与对衰老的感慨,但刘克庄更加强调了国家的安危,而王之涣则更多体现个人情感。
- 风格:刘克庄的诗较为直白,王之涣则更显含蓄,意象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陈谏议澈赴边幕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