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滇中楠园落成属题》

时间: 2025-01-26 23:23:39

江南移绿。

魂驻春城凭梦烛。

醉墨吟觥。

欲向名园秀水盟。

韵拈竟病。

自此滇中添胜境。

鬼斧神工。

曲尽人天造化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移绿。魂驻春城凭梦烛。醉墨吟觥。欲向名园秀水盟。韵拈竟病。自此滇中添胜境。鬼斧神工。曲尽人天造化功。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绿意被移植到这里,灵魂在春城中停驻,借梦中的烛光照亮。醉心于墨香,吟咏着酒杯,想在这美丽的园子与秀水结下誓约。韵律的把握虽有些不适,但自此滇中又多了一处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曲折的天地,展现了造化的功力。

注释:

  • 江南移绿:指江南的绿意移植到了滇中,象征着春意盎然的景象。
  • 魂驻春城:形象地描绘出灵魂栖息在春意盎然的城市,表现了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依恋。
  • 梦烛:梦中的烛光,寓意着希望和美好的愿景。
  • 醉墨吟觥:指沉醉于书法和诗歌的创作之中,觥是酒杯,表现对艺术的热爱。
  • 秀水盟:秀美的水面,象征着与自然的誓约。
  • 韵拈竟病:指在韵律的把握上有些病态,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自我反思。
  • 鬼斧神工:形容自然景观的奇妙,出自于鬼神的手艺。
  • 曲尽人天造化功:指天地之间的造化之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时代,尤其擅长古体诗和词。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减兰 滇中楠园落成属题》是诗人对滇中楠园落成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新环境的热爱和期待。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注。

诗歌鉴赏:

《减兰 滇中楠园落成属题》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滇中美丽的自然景观。开篇“江南移绿”便设定了一个生动的自然背景,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江南的文化影响。这种地域文化的交融,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层次感。接下来的“魂驻春城凭梦烛”更是将这种向往提升到了灵魂的高度,表现出诗人对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感受。

“醉墨吟觥”体现了诗人对书法与酒文化的热爱,展示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沉醉状态。而“欲向名园秀水盟”则是一个浪漫的宣言,表明诗人与自然的深情相约。诗中“韵拈竟病”的自我反思,更是对艺术创作中难以把握的韵律感的真实写照,显得格外真诚。最后两句“鬼斧神工”、“曲尽人天造化功”则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极具哲理性。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充分体现了王蛰堪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移绿:引入江南的美丽,象征自然的美。
  2. 魂驻春城凭梦烛:诗人心灵寄托在春日的美景中。
  3. 醉墨吟觥:沉醉于艺术创作,享受诗酒人生。
  4. 欲向名园秀水盟:表示对美景的向往和誓言。
  5. 韵拈竟病:反思自身创作的不足,体现自省之情。
  6. 自此滇中添胜境:表达对滇中美景的赞美。
  7. 鬼斧神工:夸赞自然的鬼斧神工,赞美其独特美。
  8. 曲尽人天造化功:总结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艺术创作,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 对仗: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美丽、温暖的地方,代表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春城:春天的城市,代表生机与希望。
  • 秀水:美丽的水面,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鬼斧神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现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南移绿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的孤独
    C. 生命的无常

  2. “醉墨吟觥”中“醉墨”指的是什么? A. 喝酒
    B. 沉醉于书法与诗歌
    C. 沉迷于金钱

  3. 诗中提到的“韵拈竟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创作的反思与困惑
    C. 对爱情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了对美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同样以自然为题,表现了对时代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蛰堪的《减兰》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偏向于自然的描绘与思考,后者则表现了豪放与对人生的畅想。

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与风格,而王蛰堪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对古诗词的经典解析。
  • 《现代诗词鉴赏》:对现代诗歌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