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次韵卫立礼春街蹋月》
时间: 2025-01-26 06:2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掩黄昏后,风销绛蜡时。
行春小队夜参差。
一曲仙音,飞上广寒枝。
不访金钗客,空歌白衣。
画桥梅影散玻璃。
月底婆娑,带得暗香归。
白话文翻译:
黄昏后,门已关上,微风中蜡烛的红光渐渐消散。
春游的小队伍在夜色中显得错落有致。
一曲仙乐飘荡,飞向广寒宫的枝头。
不去拜访金钗的客人,反而空歌白衣的女子。
画桥上梅花的影子散落在玻璃上。
月光下,梅花轻轻摇曳,带着淡淡的香气归来。
注释:
- 绛蜡:红色蜡烛,常用来表示节日或聚会时的烛光。
- 行春:春游,指春天赏玩。
- 仙音:仙女的音乐,形容音乐的优美。
- 广寒枝:指广寒宫中的树枝,象征月宫。
- 金钗客:佩戴金钗的女子,象征高贵的女性。
- 白衣:指平凡的女子,可能是指普通的游女。
- 画桥:装饰美丽的桥,象征浪漫的景致。
- 婆娑:形容轻盈摇曳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亨贞,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青松,兴化人,才华横溢,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夜,描绘了春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元代文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南柯子 次韵卫立礼春街蹋月》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夜的迷人景致。诗中通过“门掩黄昏后”开篇,既引入了时间的切换,又营造了宁静的氛围。接着“风销绛蜡时”,蜡烛的光辉渐渐消逝,暗示着夜色的降临,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清幽的感觉。
“行春小队夜参差”描绘出一群人在春夜游玩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仙音”则引入了音乐的美好,与自然环境相融。诗人用“飞上广寒枝”这个意象,巧妙地将人间的音乐与神话中的月宫联系在一起,仿佛将人间的春游与仙境的美好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不访金钗客,空歌白衣”中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金钗象征着富贵,而白衣则代表普通,诗人似乎认为真正的美在于真实与自然的状态。在“画桥梅影散玻璃”中,梅花的影子与玻璃相映成趣,构成了一个朦胧而浪漫的画面,象征着春天的柔美。
最后一句“月底婆娑,带得暗香归”将整个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月光下的梅花摇曳生姿,暗香飘散,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美好的体验,仿佛诗人也在此刻沉浸于自然的美好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掩黄昏后:夜晚来临,门已关上,暗示着宁静的环境。
- 风销绛蜡时:微风拂动,蜡烛的光芒逐渐消逝,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行春小队夜参差:春天的游队在夜色中显得错落有致,生动地描绘了春游的场景。
- 一曲仙音,飞上广寒枝:美妙的音乐仿佛飞向月宫,体现出人间与仙境的交融。
- 不访金钗客,空歌白衣:不去探访高贵的女子,而是吟唱平凡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真挚情感的向往。
- 画桥梅影散玻璃:画桥上的梅花影子映在玻璃上,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 月底婆娑,带得暗香归:月光下梅花轻轻摇曳,香气飘散,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仙音”,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金钗客”与“白衣”,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梅影“散玻璃”,使静物生动起来,增加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一天的结束,暗示宁静。
- 绛蜡:象征着温暖的光辉,代表着节日的氛围。
- 仙音:象征着美好的音乐,体现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金钗:象征着富贵与高雅。
- 白衣:象征着普通与真实的生活状态。
- 梅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柔情。
- 暗香:代表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门掩黄昏后”表达了什么?
A. 白天的喧嚣
B. 夜晚的宁静
C. 春天的到来 -
“不访金钗客”中的金钗象征什么?
A. 平凡
B. 富贵
C. 自由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悠闲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春夜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其情感更加细腻与柔弱,而邵亨贞的《南柯子》则更显洒脱与悠然。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邵亨贞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