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何氏五首》
时间: 2025-01-10 22:0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过何氏五首
作者: 杜甫 〔唐代〕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白话文翻译
询问东桥的竹子,是否有将军的书信。
脱掉衣服还命驾,安枕高卧在我家。
花儿盛开黄莺送蝶,溪水喧闹獭儿追逐鱼。
重来这休闲的地方,真如同野人居住。
山雨中的酒樽仍在,沙子沉积的榻子未动。
犬儿迎接曾经的客人,乌鸦护卫落巢的小鸟。
云薄如纱覆盖翠微寺,天空晴朗映衬皇子陂。
往日的幽兴已极,走过东篱踏青行。
日落在平台上,春风中品茗时。
石栏斜倚点笔,桐叶下写诗词。
翡翠在衣架上鸣叫,蜻蜓在钓丝上栖息。
从今幽兴已熟,来往也无定期。
我颇怪朝拜太懒,应当沉迷于野趣长。
细雨洒下金锁甲,苔藓铺成绿沉枪。
手动移蒲柳,家里才足够稻米。
看你用这幽静的情意,白昼已到羲皇。
来到这里应该常住,相聚可判定年限。
蹉跎的暮色容颜,怅望美好的林泉。
何时能沾微薄的福气,回山买块薄田?
这游玩恐怕不能实现,把酒意茫然。
注释
- 东桥竹:指的是东边的竹林。
- 将军:指代某位将领或朋友。
- 高枕:安静地睡觉,指在家中安然自得。
- 幽兴:悠闲的兴致。
- 羲皇:古代的神话人物,象征着光明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生活困苦,漂泊不定。他常常在友人家中寄宿,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重过何氏五首》写出了杜甫在友人何氏家中重游的情景与感受,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情的温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的感慨。开篇通过问讯竹子的方式,引出将军的书信,暗示着与外界的联系与关心。接着通过回忆过去的幽静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渴望与留恋。
诗中大量运用自然意象,如“溪喧獭趁鱼”、“落日平台”、“春风啜茗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具有深刻的情感深度。
杜甫凭借其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将个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景观融合,使得诗歌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更是对生活本质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讯东桥竹:询问东边的竹子,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
- 将军有报书:暗示与世间的联系,关心朋友的消息。
- 倒衣还命驾:表达了在友人家中放松的状态。
- 高枕乃吾庐:体现了居家的舒适感。
- 花妥莺捎蝶:描绘春天的生机盎然,生动的意象。
- 溪喧獭趁鱼: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 重来休沐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重游的喜悦。
- 真作野人居:自我归隐,象征着对世俗的放弃。
修辞手法
- 对偶:如“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体现生活的温馨。
- 比喻:如“雨抛金锁甲”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珍贵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及对过往安宁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繁盛。
- 溪水:流动的生命与自然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过何氏五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羲皇”象征什么?
- A. 光明与美好
- B. 现实的忧伤
- C. 战争
- D. 友谊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在战乱后的感慨。
- 《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杜甫则更显得沉重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