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孙伯英容城故居》

时间: 2025-01-26 02:46:59

政教才气敌希夷,冠帔翻然亦未宜。

谁辨胡寅论鸿客,只除坡老识安期。

可怜乔木空秋色,惟有青山似旧时。

欲传先贤问遗事,故园猿鹤不胜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政教才气敌希夷,
冠帔翻然亦未宜。
谁辨胡寅论鸿客,
只除坡老识安期。
可怜乔木空秋色,
惟有青山似旧时。
欲传先贤问遗事,
故园猿鹤不胜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政教与才华的思考,似乎可以与希夷之道相抗衡,但即使是高冠华服,也并不适合此时此地。谁来辨别胡寅的论述,提到那些鸿鹄之志的人呢?只值得提及的是坡老(王逸)对安期生的理解与识别。可怜那乔木在秋色中显得如此空旷,唯有那青山依旧如昔。想要传承先贤们的事迹,故乡的猿声鹤鸣不禁让我倍感悲伤。

注释

  • 希夷:指道家思想中的一种境界,强调无为而治。
  • 胡寅:古代文人,常被用来指代那些有志之士。
  • 鸿客:指有大志的人,通常指有理想抱负的文人。
  • 坡老:王逸,古代文学家,擅长解读古文。
  • 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道士,象征长生不老之人。
  •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生命中的过往。
  • 猿鹤:猿猴和仙鹤,象征着孤独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以古诗见长。他的诗风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事的感慨,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对故乡的追忆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下文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因的《道士孙伯英容城故居》在结构上富有层次感,每四句构成一个独立的意象和思考。全诗通过对比与意象,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怀古情怀。开篇便通过“政教才气敌希夷”的句子,将个人的才华与社会政治环境相联系,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政局的思考和无奈。随后的“冠帔翻然亦未宜”则表达了对浮华表象的反思,似乎在说即使身处高位,内心的空虚依然无法逃避。

在对胡寅和坡老的提及中,诗人用历史人物来说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强调了理解与识别的珍贵。接下来的自然意象“可怜乔木空秋色,惟有青山似旧时”,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映射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最后两句“欲传先贤问遗事,故园猿鹤不胜悲”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传承结合,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悲伤。整首诗在情感的波动中展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愁和对理想的追求,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政教才气敌希夷:探讨政治与教化的才华,是否能与道家无为的理想相抗衡。
  2. 冠帔翻然亦未宜:即使是身处高位的官员,内心的追求也并不合适。
  3. 谁辨胡寅论鸿客:疑问谁能分辨胡寅的思想和大志之人。
  4. 只除坡老识安期:只有王逸理解安期生的真实意义。
  5. 可怜乔木空秋色:描述自然界的悲凉,乔木在秋天显得孤独。
  6. 惟有青山似旧时:青山依旧,仿佛见证着过往的美好。
  7. 欲传先贤问遗事:想要传承先贤的事迹,向他们请教。
  8. 故园猿鹤不胜悲:故乡的猿声和鹤鸣让人感到无比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乔木、青山、猿鹤)来表达内心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 比喻:把人生的追求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诗人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乔木:象征人生的孤独与空虚。
  • 青山:象征永恒与不变的理想。
  • 猿鹤:象征与自然和谐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希夷”指代什么? A. 道家思想
    B. 战争
    C. 诗歌
    D. 友情

  2. “可怜乔木空秋色”中的“秋色”象征什么? A. 生机
    B. 凋零与孤独
    C. 幸福
    D. 丰收

  3. 诗人提到的“坡老”是谁? A. 李白
    B. 王逸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抒发怀乡情绪,与刘因的诗歌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怀古情怀,表现出对历史的认知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和刘因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
  • 《道教文化与诗歌》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刘因的《道士孙伯英容城故居》,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