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文雅俨上人》

时间: 2025-04-27 19:53:51

填填车马走沙尘,中有伊人离俗氛。

千里不逢京下信,五年虚断海边魂。

何穷世事秋林叶,自在心灵晚岫云。

闻道西堂今粹隐,暮钟朝磬欲何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文雅俨上人 蔡襄 〔宋代〕 填填车马走沙尘,中有伊人离俗氛。 千里不逢京下信,五年虚断海边魂。 何穷世事秋林叶,自在心灵晚岫云。 闻道西堂今粹隐,暮钟朝磬欲何云。

白话文翻译:

沉重的车马在沙尘中行进,其中有一位离俗之人。 千里之外没有收到京城的消息,五年来在海边的心灵空虚。 世事无常如同秋天的林叶,而心灵自由如同傍晚山间的云。 听说西堂如今是纯粹的隐居之地,暮钟朝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注释:

  • 填填:形容车马声沉重。
  • 伊人:指诗中所怀念的人,即文雅俨上人。
  • 离俗氛:脱离尘世的氛围。
  • 京下信:京城的消息。
  • 海边魂:指在海边的思念之情。
  • 秋林叶:比喻世事无常。
  • 晚岫云:比喻心灵自由。
  • 西堂:指隐居的地方。
  • 粹隐:纯粹的隐居。
  • 暮钟朝磬:寺庙的早晚钟声,象征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北宋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是蔡襄怀念一位名叫文雅俨的上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蔡襄在海边任职期间,可能因久未收到京城的消息,加之对友人的思念,遂作此诗以抒怀。诗中通过对世事无常和心灵自由的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车马沙尘的描绘,引出了诗中所怀念的离俗之人。诗中“千里不逢京下信,五年虚断海边魂”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消息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后两句通过对世事无常和心灵自由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车马沙尘的描绘,引出了诗中所怀念的离俗之人,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 颔联: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消息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语言含蓄而富有情感。
  • 颈联:通过对世事无常和心灵自由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意象生动。
  • 尾联:以西堂的隐居生活和寺庙的钟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何穷世事秋林叶”,将世事比作秋天的林叶,形象地表达了世事的无常。
  • 对仗:如“千里不逢京下信,五年虚断海边魂”,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世事无常和心灵自由的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

意象分析:

  • 车马沙尘:象征尘世的喧嚣和繁忙。
  • 秋林叶:象征世事的无常和变化。
  • 晚岫云:象征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 暮钟朝磬: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伊人”指的是谁? A. 作者自己 B. 文雅俨上人 C. 京城的朋友 D. 海边的居民

  2. 诗中“千里不逢京下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京城的厌恶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3. 诗中“何穷世事秋林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蔡襄此诗与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但欧阳修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